孔夫子的梦想是 “飞龙在天”,而这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梦想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0362/0f7e7a64090b6df5.jpg)
然而,近八成的人基本走不出乾卦第一爻的困境,一点五成的人走到二、三爻,还有零点二成的人走到第四爻,大约有零点三成的人走到第五爻,实现“飞龙在天”,而其中又有大部分人走到了地六爻“亢龙有悔”……
这是为什么?也许就是你依然还不相信的“天数”!
读《易》以及经典容易陷入这个心灵鸡汤式的解读,在幼小的心灵注入“科学家、环球旅行、宇宙……”的梦想,而这梦想随着年龄增长,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形象来说就是给了鸡汤,不给勺子,喝不到……
这也是很多经典解读机构走不下去,又转向学科辅导的根本原因!
回到单说《易经》吧!这经典孔老夫子“五十学易,韦编三绝”,孔夫子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他周游列国,终其一生来开创自己的学说门派,他五十才来专研《易经》,那时候他基本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门派框架,他此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学说,用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来解读《易经》,他反复的读,也反复的改,很多理论肯定是推倒重来!所以,孔夫子的解释与《易经》本来意义肯定是有差别的 而且差别还特别的大!
孔夫子是五十岁才遇到《易经》吗?
持有这个看法的人也太天真了吧,那年代没有几本书,读书也就那几类,《易经》他怎么不知道呢?怎么不看过呢?可是,他说“五十读易”,为什么呢?
孔夫子曾经卜过一卦得“贲卦”,而孔夫子心中想要的卦是类似“乾卦”这样的卦象,这是为何呢?这里先挖个“坑”,按下不表……
孔夫子的梦想是“飞龙在天”,可偏偏占不到“乾卦”。但是夫子年轻气盛,才高八斗,不给这卦,我偏去求,我命由我不由天……
于是夫子出发了,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向世界发出豪言壮语:
“我们来了,这个星球因此而改变……”
时也、势也……
夫子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战国时代即将开启杀伐序幕,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
夫子在列国的境遇很好,但是结果就不用说了!
时光荏苒,岁运如梭。很快的,五十岁来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还可以有多少的折腾呢?
回想当年的“贲”卦,夫子心中暗想,真的要回头去好好的读读《易经》,也许在那里才找到我最好归宿……
夫子打开《易经》,先读开篇第一卦“乾卦”,恍然大悟,泪流满面,不就是在讲这么多年波澜壮阔的演义吗?还有谁比我更能悟解这卦象呢?从此爱不释手,韦编三绝……
杏坛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有人问夫子,他“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夫子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纠结!
夫子我终于达成“飞龙在天”的梦想,穿越千古,万世之师!
《易经》包含“理、象、数”,“理”最容易学习,很快入门,三国时期经学大师王弼觉得“象数”难学,于是扫象,符合众人口味,然而读来读去,都是一碗“心灵鸡汤”,于是到宋朝陈抟、邵康节等,开始研究“象数”,回归汉易……
我偏向“象、数”,知不易而坚持前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4550362/dd97ba03581aee2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