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体态轻盈、长发飘飘、气质如兰,似是回到了青春年少时光。梦是假的,情感却是真的,醒来以后少不得一番感慨,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正好枕边这本书映入眼帘《她的姿本时代》,封面上写着:每个女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现实的自己,另一个则是幻想的自己。现实的自己随岁月流逝日渐衰老,而幻想中的自己依然青春美丽。封面上娇艳的花朵、翻飞的蝴蝶还有脆嫩的枝叶,无不昭示着女子青春的美好和短暂。
打开扉页,一行字引入眼帘:
过度关注“自我形象”使人成为梦想和激情的努力。 ——[法]让·鲍德里亚
这是一本关于女人的小传,也是一个商战故事。两个女主:梅若伶,林乐瞳,你可以说梅若伶是女人对名的欲望和利的贪婪,林乐瞳是女人精神世界的挣扎和抗争。也可以说,女人从对物质的追求,经过自我救赎,找到最终的精神归属。作者舒雅,从事过主持、记者、广告策划工作,曾创作《伪装之恋》、《奔向星星的列车》、《惶恐不安的午后》等中短篇小说。
01 凝望深渊和审视自己同样艰难
故事两条主线,一个女人的美容帝国从蓬勃兴起到黯然幻灭的故事;一个女人从喧嚣的世界里,洗脑、暗示、引导的声音里逐渐清醒过来的过程。
混乱中包藏着机会,正如梅若伶当年在俄罗斯,如今在美容界,在重重迷雾的掩饰下,不断填塞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她哪里知道,所谓的经验,无非是浑水摸鱼,真正的秩序到来之时,就是她理想信念崩塌之日。
我们会批判梅若伶冷血、物质、刻薄、虚荣,可谁敢说我们心里没有过这样一个梅若伶。毫无疑问,梅若伶在经商这条路上走歪了,也走得太远了,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个时代的焦躁不安深深影响了,她变成一只飘荡不定的风筝 ,牵线的是名和利。
她常常回忆自己在俄罗斯经商的那段日子 ,虽然艰难,却充满令人血脉喷张、欲望暴涨的金钱的味道。那些钱,给了他信心和勇气,让她在未来的日子里,毫无底线、不知廉耻、无所顾忌。
最后,梅若琳的小情人李博海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追逐名利的路上,不断有后来人,下一个梅若伶也许已经在路上了。只是,他们总是忘记汲取前人的教训,只会雄心勃勃地向着散发金钱味道的方向,一路高歌猛进。
02 躁动不安的是欲望,而不是时代
在林乐瞳的身上,总是能想到初入社会时的困顿和迷茫,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扭曲着,融入和抵触之间较量着,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拧巴。
转角,我们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目标都指向物质,物质的丰富无法解决精神的贫乏。走了很久,林乐瞳才发现,精神的富足和自由,才是真正幸福的源头。
我们生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个理智、克制、礼貌的人,虽内心刀光剑影、慌乱无措,面儿上依然表现的波澜不惊、温驯和气。偶尔抬头看见孩子童真无邪的笑容,我们内心坚硬的外壳瞬间冰消瓦解。总有那么一份真实的感情,能化解我们的戾气,比如感恩、谅解、放下。
林乐瞳说:生的价值是占有吗?占有的喜悦往往倏忽即逝。生命的价值是创造 ,只有创造才能将有限变成无限。当你的心灵超越了时空,就不再揪住过往不放。
03 趋同的认知,正在扼杀多样性、丰富性
在同一地方待时间久了,发现大家着装、说话方式、思维方式都会趋同,久了,会产生趋同性盲视。这本书中也讲到我们目前影视和娱乐节目引导,少女感、亮白皮肤、锥子脸、高鼻梁、大眼睛、寻找刺激 、娱乐。
我们已经被媒体引导得够深够远了,为什么我们就要在无意识中接受他们的暗示,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为变成我们的自己的认识。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使用着网络语言、看着一模一样的明星脸,做着明星们在做的事,谈着网红八卦,他们乐此不疲。
当一群10后的孩子叫嚷着要当网红,想要整形成某某明星的样子的时候,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应该感到悲哀。
04 海量信息,让人更加蒙昧、更加闭塞
有多少人在读网络推送的信息的时候有种半推半就的感觉。海量信息源源不断推送过来,我们的注意力何其有限,如此冲击,大脑总是会偷懒,被引导被暗示,那便是顺其自然的事。
反正我总是沉沦在那些信息炮弹当中,同一件事,有话语权人就掌握了主动权,那些社会地位高、忽悠能力强的人就有了操纵和蛊惑大众的超能力,他们的表演精彩绝伦,拥趸们一呼百应,真相是什么,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高兴。
网络的记忆很长,但网民的专注只有7秒,突破底线、刺激眼球的事时有发生,真正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时间被瓦解、吞噬、支离。
既然如此,何不静下心来 ,读一读那些经典名著,让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宁静下来。古圣前贤会将事实的真相告诉你,也会赋予你一双智慧的双眼,看清楚似幻似真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