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识字起,我就喜欢读书,时光流转,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记得小时候刚入学时,第一次从老师手中接过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课本时,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翻着看,里面的插图、文字,对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吸引和新奇。
读完一年级后,能拼音也能认些字了,新学年再发书时,把语文当小人书看了起来,津津有味地看,总感觉书中有股诱人的味在吸引我。
慢慢的,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以前看不懂的的小人书,现在也能看懂个大摡,于是,到处找书看。
有一次,还闹出了笑话。那天,我从贴在墙壁上的旧报中,看见“贵国”二字,便问父母,我父母没文化,答不上来。
第二天,上学时问老师,老师笑着对我说:“贵国不是一个国家,它是对友好国家的尊称。”这下才算弄懂了。
后来,念初中时,我有位要好的同学,他哥在镇文化站上班,一到假期,我便黏着他去借书。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其中有:巜三国演义》、巜水浒传》,还有巜高山上的花环》、巜人生》…,琼瑶的巜窗外》、巜庭院深深》也看。
读巜人生》时,为高加林和刘巧珍的凄美爱情唏嘘不已,美丽善良的刘巧珍深深地感动着我。
读巜高山上的花环》时,被英雄的事迹深深震撼了。特别是读梁三喜的欠单时,我的心情顿时激动起来,眼噙泪水,难过好长时间,现在想起,乃感概不已…
好的书籍让人眉目生风情,手心长月亮,它是灵魂的滋养和救赎。

参加工作后,我读书的兴趣更浓,读的书也丰富起来:诗词类;古典的;国外的…
刚成家的那几年,因我喜欢读书,爱人总感觉我冷落了她,有几次把我的书藏起来,但终究没能挡住我对书的喜爱。
记得有一次,爱人拿钱给我,要我下班后,上街买身衣服。
下班后,我直奔书店,买了本巜于丹伦语心得》,一套巜红楼梦》回家交差,爱人见我如此,无奈的摇摇头,嗔怪地数落:“这人没得救了…”
现在的我,由于工作忙,读书的时间少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淀,更能理解和品味书的魅力,也更偏爱传统文化。
黄昏时,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读张岱的“林中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眼前顿时浮现一幅:明月、松林、清泉相辉相映的画面,给我一股幽静、恬淡的美感。
醒来时,读曹植的“疑有喑香来,梅花几度开”,感受时光美好,人生惬意,同时为曹植的才情所折服。
以前的抽烟、喝酒、打牌等休闲消遣习惯,我已大都戒了。唯有书香,历久弥新,读书,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如寄,但愿书香伴流年。

(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