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事要用最「不考验人性」的方式去「反人性」

成事要用最「不考验人性」的方式去「反人性」

作者: 嗨的哥尔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2:17 被阅读22次

苦难不是成功的标配,不考验人性才能提高成功率。

成功常常是反人性的,如果顺着人性能成功,世上不会有失败者。

所以成事的真正难度在于,要用最「不考验人性」的方式去「反人性」。

问题常常不在于终点在哪、什么才是正确的,而在于通往终点、到达正确的状态,哪一条才是最小阻力的路。

1.什么叫考验人性

网上曾经流传一篇文章,讲一位妻子不放心丈夫,让闺蜜出马考验丈夫是否花心。某夜,妻子“出差”在外,闺蜜“偶遇”丈夫,最后睡在一张床上。原本恩爱的两口子闹得不欢而散。

故事真实性不得而知,道理大概是这个理:人性经不起考验

再看另一个案例,最近新闻报道了福利彩票“系统性腐败”案件,5名主官落马,14人涉案,其实我一点都不意外。

中纪委网站发布了他们忏悔的视频,面对镜头,他们说的很溜不需要思考,就跟他们背地里的操作一样溜。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性。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东野圭吾

对于以上,要加上一句:“千万别误以为自己是个例外。”

看别人都是戏,看自己总觉得未必。
这么说有点悲观,但悲观一点,对自己设防反而能守住边界。

我们来做个思想实验,请放在真实私密的情境里问自己:

你在路边看到一百块钱,周围没人没监控,你会拿走吗?

我们会说捡钱的人贪财不道德,不捡钱的正直。我们把实验升级一下

假如路边的是一个装着一百万钞票的袋子,可以轻松拿走、无人能查证。

大概又会有一拨人挡不住诱惑,选择拿钱。不拿的人会认为这缺德,拿走它物主就损失惨重。

那么,假如把这个负罪感消除,变成这样

这一百万不是来自一个人,而是从几十万人那里以每人2块钱的额度筹集的。你拿走它没人发现也没人追究,代价差不多就是他们明早少吃根油条而已。

估计大部分人会选择拿走。对于那些还坚决不拿的人,测试还可以升级:

家人病重,急需救命钱来动手术。短时间筹不到那么多钱,这时让你遇到这么件白捡的好事。

几十万人少吃一根油条,换自己最亲密的家人一条生命,干吗?拿吧,虽然不道德,不拿那就更没良心……有几人能抵挡这种诱惑和挑战?

乐观估计,一次实验10人有2个坚决不拿,即20%的通过率。

把这个实验做上10次,全部通过率等于0.2的10次方,等于1/9765625,相当于一千万人测试只有1个人能通过全部考验;

按这假设,全球70亿人做这测试,全部通过的圣人凑不齐一幢小区。

这个空想的实验,现实中就存在着。

假如你就是彩票机构的主官,每周有几十几百万彩民的钱汇入奖金池。拿走奖金池的部分钱,可以应对一生的开销、不测的风险,过上滋润生活。而对每个彩民生活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还特么缺乏监督、信息不透明,可以操作的密不透风。

这是不是等于每周都在做这场人性测验?1年、2年、N年下来,你敢确保自己永远不出现经济、家庭、健康方面的问题?几十几百次考验,想象一下通过率有多低…

这种事一次失守性质全变,后边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样一种监督不到位的合法集资赌博,它不是在考验人性又是什么?

所以福彩系统性腐败太正常了,不然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老虎吃人的时候它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你也别把自己当武松。

拿圣人标准要求别人,终究要失望,不是因为他们比你贪婪或者败坏、而是他们一样是普通人、不是圣人。

一套模式的频繁失败,要考虑的是它是不是挑战人性。
对于考验别人人性的情况,别心存侥幸,别对结果抱有幻想。

2.怎样不考验人性

2015年全民炒股亏了,今年区块链好多人当了韭菜。一整门「行为金融学」就是在告诉我们市场中人的非理性因素。

贪婪时不知道自己贪婪,恐慌时不知道自己恐慌。
避免意外的有效方式:永远别毫无依据的假设自己或某人是个例外。

欲成事,不要主动考验人性。

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能,多数人克服不了的、不由自主的行为和思想倾向。

再来做个实验:

请闭上眼睛3秒钟,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想一只黑猫。

睁开眼,请问你做到了吗?能不想到那只黑猫吗?
你失败了。可能你会自责,这么简单都做不到,意志力太差了,那么你错怪了自己。

这种设计就是在考验人性,你越努力提醒自己不去想什么,反而就越容易想到它。

想踩刹车,却同时踩着油门,把一部分能量用于和自己搏斗了。

有其他方法吗?当然有!比如:

闭上眼睛,想一只白色的狗。

这个方法显然更有效还更轻松。它用「要做什么」替代了「不要做什么」,从否定式变成肯定式

这是两种模式

  • 负反馈模式:用「不要」「不对」的句式来指挥行动。即通过负反馈、惩罚、鞭策来驱动。优点是快速,缺点是产生精神内耗。
  • 正反馈模式:用「我想」和「我可以」的句式来行动,即通过正反馈、激励来驱动。优点是可持续、成功率高,缺点是需要模式设计。

负反馈模式几乎不需要学习。所谓狗急跳墙,恐惧能催生爆发力

总把事情拖到Deadline,才能逼迫自己完成工作;要到年底,公司才拼命冲业绩。

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不用学习就自动习得的,因为见效快,只要家长足够不上心没耐心,「爱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就可能是心灵鸡汤、都市神话。真矫情,孩子不听话不就是一巴掌的事?

用暴政想通往盛世,常常自己半路就叛变了。
总是从入门到放弃,从入门到夺门而出……还觉得对自己不够严格,是完全搞错了方向。是累觉不爱,更是不爱所以觉累

人活着,最经不起内耗,把自己内在理顺,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不挑战人性,就要善用正反馈模式、靠激励、愉悦才能产生持续动力。

「热爱」比「刻苦」和「努力」更有能量。

3.正向闭环,最小阻力之路

很多事情,做成的关键在于:有预谋的「爱上」。

成功往往反人性,不难就不是大事。
偏偏越遇到大事,人越容易当悲剧英雄、觉得不通过苦难就无法达成伟大目标。

苦心志、劳筋骨,忍别人所不能忍…不爱所以觉累,徒增了精神和能量消耗,考验自己的人性。

现实中实现目标,往往不是两点之间连一条直线,不是看到终点,然后径直走去。

成事的难度在于,要用最「不考验人性」的方式去「反人性」。

踩单车上一个陡峭斜坡,直冲不行,也可以选择S形路线,曲线救国。

最短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路。最好的路也是最小阻力的路。

横冲直撞符合直觉,却不是战略;思维里必须有How,不能只有对错,没有对策。

有预谋的「爱上」某事,需要形成正向闭环通路,相当于驱动自己的「永动机」。

  • 所谓正向,就是必须符合正反馈模式。
  • 所谓闭环,就是一种首尾相连的逻辑模型

「正向」已经理解,下面谈谈「闭环」。

一切成瘾就是有闭环的,比如烟瘾:焦虑→抽烟→轻松→做事→焦虑,又比如:社交→抽烟→社交等等。

这些链条是首尾闭合的,这使得它容易一环扣一环,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

商业上要可持续的成功,离不开一套能持续滚动的「商业闭环」,亚马逊用飞轮效应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闭环最早藏在贝索斯创立亚马逊之初的一份手稿里,经过二十几年才浮出水面。

这足矣说明成大事所需要调动的智慧深度。一个好的模型,必定选择正向闭环的路径,绝不考验人性。

如何提高成功率1.不考验人性,减少内耗 2.走最小阻力之路  3.形成正向闭环模式  4.有预谋的爱上它

祝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要用最「不考验人性」的方式去「反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r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