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什么是命呢?
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我来讲,它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
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而已。
人出生的时间当然无法选择,不过“到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的智慧是应该有的,时代需要我们怎么傲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信命。不信命是什么结果?生逢乱世不懂得保全自己,结果就不用说了;生逢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治世,依然怀疑它的现师性,就会丢掉医切机会。
决定个人命运的第二个因素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所谓命就是医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们却决定了人的一生。
但凡人的知识面稍微宽一点,交际的圏子稍微广一点,了解事情稍微全面一点,命就会好很多。其实决定命运的还包括我们的习惯、行为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出问题的人,命运之神是永远不会眷顾的。
2.对我来讲,事业有成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获得幸福。当一个人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正向影响力后,他不仅可以获得物质(比如金钱)和精神(比如名誉)的财富,而且会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一条河流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如此。
具体到从事音乐的人大抵有两类。一类是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人,拥有很多受众,但是他的音乐比较浅显,影响力也不是很持久,就如同一条很宽却比较浅、比较短的河流。莫扎特则正相反,他的受众从来就没有太多,但是他的音乐有深度,影响力绵长持久,如同一条宽度不大却源远流长并且很深的河流。
为什么会有人在意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它是人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之一。人的幸福感有多种来源,而且不同的人还会有所不同,比如男欢女爱、财富、成就和影响力都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不过,学者们认为,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一一基因的传承和影响力。人和其他任何物种一样,都担负着传承基因的使命,因此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生命可以通过基因一代代延续时,会不自觉地展开会心的微笑。不过这种幸福任何动物都有,人终究还有高于其他动物的追求,那就是他的存在和行为可以给世界留下烙印或者创造快乐。当我们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世界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正面影响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兴。而人的影响力则是由其作为的宽度、深度和长度所决定的。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这条河能够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更长一点。要做到更深,是靠自己的修行和对世界的理解;而要做到更宽,则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
牛顿和贝多芬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已经被公认为是伟人,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死后必将名垂青史,因此他们是幸福的;尼采在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太多人关注他,但是他有信心将来大家都会认识到他的伟大之处,从这个角度上讲,他也是幸福的。
但是,莫扎特在生前则不同,每一天都是平平静静地写他的曲子、演奏他的音乐,如此而已。今天没有人知道莫扎特是否像贝多芬那样,在生前意识到他将被后人冠以“伟大”这个称号,不过这已经不重要,因为他的价值在后世被全世界认识到了。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有莫扎特那种心态,认认真真地做好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或许几十年后,我们早已不再做那些工作,而仍有很多人的生活或生命体验会因我们曾经的工作成果而发生改变,那时我们肯定会从心里绽开微笑。
3.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态度,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的竞赛,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经济条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长得美一样,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而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这种因为寒窗苦读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钱的三观,早一天毁掉比晚一天毁掉好。
4.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是分层次的。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妨假定社会分为100层,站在金字塔尖的是第1层,最底下的是第100层。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都是分层的。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一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可以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社会,横向对比在全世界也算是相对公平的社会,因此才会有“逆袭”这个词出现。处在底层的人,首先要认清楚这个现实,才能有希望。
其次,我们就来谈谈逆袭这件事,逆袭者的目标无非是在金字塔上往高处走几层。
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会毎过两年就把现有的金字塔打碎,然后随机地再建造一个,那样的社会被称为动荡不安。因此,即使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大学毕业时金字塔会被打碎,然后大家重新抢位置。所以我每次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希望每个人都实际些,不要期望一辈子能从第80层上升到前10层。因此,如果我们能经过努力往上挤几层就已经很好了,而且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可以做到的。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假定,一个人目前处于第70层,他相比第69层的人一定有明显的劣势,家境也好,智力也好,颜值也好,运气也好,总之有差距。如果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层的人一样,会是什么结果呢?他最多待在第70层,甚至会跌到第71层,因为下面一层的人可能更努力或者遇到了更好的运气,占据了他的位置。很多逆袭者的误区在于,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另外,由于第69层的人占有某种优势,因此他付出807。的努力,产生的结果可能比第70层试图逆袭的人还要好。所以逆袭不成功是常态,成功的反而是少数。
庆幸的是,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处在松懈状态,而达不到80%的努力程度,这才给了逆袭者以机会。不过,处在第10层的人可能只需要付出1%的努力,产生的结果都比那些第70层的人付出100%。的努力结果要更好。因此,逆袭也要讲究实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况非常少见。美国商业部前部长路家辉在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时讲,从他爷爷家到州长官邸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是他们家人走了两代人的时间,说明逆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你读到下面这段文字之前,我先要声明,我没有丝毫要歧视三本大学学生的意思。我去过中国很多所大学,从一本到三本。不管他们为什么上了一本或者三本,我要说的是,三本大学的学生普遍用功程度远不如二本的,而二本的远不如一本的。我在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这样的学校,晚上在校门口看不到什么学生,因为他们在校园里读书。我在很多二本的大学校园门口,晚上看到的景象像是夜市。这是我看到的中国大学的现状,如果我说得不对,大家不妨给我修正和补充。真正的逆袭是什么样子?
对于那些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的人来讲,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虽然我们通常会抱怨社会阶层固化,但是往下的通道永远是非常宽的,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几句,就能往下走几层;相反,往上的通道即使再宽,往上走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果不能像史蒂芬森那样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用半辈子的时间来弥补,又用半辈子的时间往上走,那么能够维持现有的阶层已经是烧高香了。
5.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对于年轻人来讲,对自己的投资和在职业上的进步,远比在股市上捞点钱或者向父母借钱买一套房子更为重要,也更为靠得住。当然,还有一个和投资自己至少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投资,就是找一个好的配偶。
金融巨子约翰摩根讲:“一旦婚姻投资得当,你的事业也将随之达到高峰。假如把婚姻视为儿戏,草率决定,随之而来的惩罚将是离婚、精神痛苦,以及存款金额的锐减。”摩根这番话虽然是对他儿子说的,我倒认为对女生同样适用。至于什么是好妻子,他讲了三个基本要求一一迷人、有气质、聪明。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已经烧高香了,其他的都不必苛求。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这三个要求其实非常高了。此外,摩根还讲了一个女性应该有的基本素养一不搬弄是非而且性格好。
巴菲特也给了女生两个择偶的建议:第一,找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因为在巴菲特看来,找一个不如自己的人是一辈子的麻烦;第二,趁着年轻的时候将自己嫁出去。巴菲特是一个未谋胜、先虑败的人,结婚之初就不能不考虑万一离婚怎么办。在他看来,找一个收入比自己低的人,将来离婚还得养他,实在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事实上,我身边一些优秀的女性就没少吃这种亏。
沙皮拉讲,其实他的秘诀非常简单,就是在加比网站上,根本不会让70分的男生看到有80分以上的女生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男生就会觉得某个80分的女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了。当然,记他网站也是同样对待女生的。正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了不必要的幻想,网站的配对才让大家觉得特别满意。我把沙皮拉的话重新诠释一下,就是要合乎自己的特点,而且切合实际。
给男生的建议-个相当有智慧的人告诉我,“聪明人会欣赏聪明人,而且只有聪明人才会欣赏聪明人”。我观察周围的人20多年,证实这句话是对的。对一个男生来讲,特别是聪明的男生,他打动一个“漂亮而且聪明”的女生,要比打动一个“漂亮但不聪明”的女生容易得多!虽然中国人觉得郎才女貌才相配,但是一个漂亮的笨女生是很难喜欢上一个真正的才子的,这里面的道理大家应该不难想明白。当然,道理不完全等同于事实,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它们是一致的。
找聪明女生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从优生学上考虑,母亲的智力水平对孩子的智力影响比父亲更大。如果大家希望孩子比较聪明,将来读书不要太辛苦,最好找个聪明的女生。漂亮的女生虽然不多,但是遇到她们的机会还是有的,可是遇到一个像摩根所说的那样“迷人、有气质、聪明”的女生,就非常困难了。容貌靠遗传,而魅力则靠培养。想了解一个女生20年后的样子,看看她的母亲就知道了。当然,时代在进步,一代人更比上一代强,孩子通常会比父母优秀,但是家庭和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常常是深远的。
除了迷人、有气质、聪明,一个女生自己对恋爱和未来家庭的看法也很重要。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心智不成熟,或者两个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完全不匹配,婚姻是难以长久的。
我给男生的最后一个建议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可塑性很重要。虽然我们常说喜欢一个人就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但包容一天可以,一年可以,包容一辈子还是很有难度的。幸福的婚姻不应该是一方包容另一方一辈子。具有可塑性的好处在于,虽然一开始有摩擦,甚至在很多方面有所缺陷,但是这样的人进步会很快,磨合起来也很容易,将来日子会越过越容易。我们都知道,今天看似再完美的匹配,时间一长总要遇到矛盾,能够有一定的柔性,彼此妥协解决问题、相互适应,才能一起过得长远。
给女生的建议
恋爱是激情,是化学物质分泌所带来的愉悦;婚姻则是由两个人一同构造一个舒适的共同体,在那个共同体中,双方都将受益。一段完美的爱情,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局,但并非完美的全过程。靠化学物质维持的激情并不能持久,因为接下来要看在激情降温后是否能将它变成一份温情、一种亲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双方努力,而且需要对方是一个合适的人,否则再努力也没有用。
这个想法其实站不住脚。我想告诉女生的,世界上没有什么老实的和不老实的男生之分,只有对你好和对你不好的人。
当然,一个男生最终能否对你好,还要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大部分男生都会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很多人根本无力实现它。这里我说的能力不是指对方现在的经济实力,那都是存量,很快就花光了,而要看他有多少创造未来的能力。比如,一个过于木讷而不谙世故的人,在“对你好”这件事情上的能力恐怕就比一个天天设法让你生活丰富起来的人要差很多。当然,能够发现一个男生的美德和未来的价值(包括经济上的价值)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女生有幸找到一个用行动对自己好,而且有能力在将来对自己更好的人,牢牢把握住他吧。
6.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我在《大学之路》一书中讲,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这一辈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除了与时俱进和给孩子做好表率之外,中国这一两代父母还要完成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即在观念上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商业文明的思维方式转变。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将三次工业革命压缩到一次完成。虽然技术进步可以加速,财富积攒时间可以压缩,但是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观念更新很难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处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的家长要特别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认知。
今天,如果能让孩子从心里尊重父母,在行动上愿意和父母交流,那么比停留在形式上的孝顺有意义得多。在当下,我倒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所缺乏的恰恰是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然而父母不成熟,做子女的也有责任。很多年轻人总想着让父母理解自己,也不想想父母在几十年前接受的是农耕时代的观念,如果自己不主动和父母沟通,这个代沟是很难跨越的。一些年轻人讲,我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他们,其实这种简单的问候,以及那些彼此已经重复说了半辈子的、关于自己家庭或者亲戚之间的闲话,说得再多也帮助不了父母进步。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成年人,用一种尊敬,而且是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长辈说话,要不断将自己接受的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传递给父母。
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让他们有出息,父母们先要成熟起来;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精英,自己要先成为精英的父母。
7.向死而生
从哲学的层面讲,死亡其实并不可怕。
我读了爱因斯坦和他朋友的一段谈话,这位物理学家是一位看穿了时空的智者。他说,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有点儿莫名其妙,我们站在“有”的世界,试图理解“无”的问题,按照“有”的逻辑,对“无”产生恐惧。这句话,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不过你会慢慢体会出它的含义。
人如果不想在“有”的世界对“无”的世界产生恐惧,就要采取一些有意义的行动。梁实秋在晚年感叹:“人一出生,死期已定,这是怎样的悲伤,我问天,天不语。”这未免有点儿伤感,对于宿命,我倒是更喜欢周国平的态度:“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到此为止和梁实秋讲得差不多)。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我想,我们的生活其实就应该是这样的。
没关系,我们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每一天早上醒来时’我看到一丝亮光’就从心里感激一次上苍一我今天还活着。活着总要做些事情,但是考虑到我们最终还是要死掉的,就应该明白我们并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至于傲什么事情,我的想法常常和别人不同,我是倒着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或者说向死而生。首先,我并不奢望活得比我父亲长很多,因此我很容易算清楚这辈子还有多少天可以做事情。其次,我把要做的事情,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一个单子,然后从单子上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有些事情看似很重要,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站在一生的角度看,放弃了也并无大碍。至于什么事情必须傲、什么事情可以不做,我常常与他人的想法不同。
那些要占据我很多时间,但是对社会、对历史并没有什么太多增益的事情,我便舍弃了。一些人问我为什么离开腾讯、离开谷歌,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有各种猜测,其实,那些事情没有我来做,也有别人能做,但是却要占据我的时间。而有些事情,只能我来做,包括将一些知识、一些感悟用通俗的文字写出来。在我的单子上那些属于我的事情,比别人可以取代我的事情重要得多。这个单子上的事情要全做完,可能需要未来生命两倍的时间,我只争朝夕地做尚且来不及,又怎能不推辞掉那些可以由别人来做的事情呢?
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很简单,我的生命真的只有有限的这一点点时间。那些希望我给面子的人,在他们看来那只是花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而在我看来,却是被拿走了一部分生命。为了不让夹在中间当传话筒的朋友为难,我立了一个规矩,有事找我可以,我会根据重要性安排,应酬就免了。我想等他们快到生命终点时会明白这一点’并非我不给面子,而是生命太宝贵。
基因泰克公司的科学家告诉我,对于晚期的癌症患者,即使新发明一种特效药对他们的病有效,也不过能延长2?4个月而已。因此,医学家们普遍的观点是,与其生不如死地多活两个月,不如用这个钱把人生几十年活好。绝大多数人都过分看重最后的一两周,而忽视前面的几十年。在健康的几十年里,人们浪费掉的时间又何止两周呢?子女们把喝酒聊天刷手机,或者无所事事的时间省下来1少。陪父母,多尽孝道的时间就能有几个月之久。父母们把自己忙工作的时间抽出57。陪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无形中多了不知多少。甚至只要每天开车和坐车时想着系安全带,人均寿命就能延长两到三周氕因此,珍视生命,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就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
死亡是人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我想在我生命的尽头,我也会对周围的人讲这句话的。的确,没有个体的死亡,就没有整体的发展。凯文-凯利讲,只有一种细胞不死,就是癌细胞,但是整个机体会死掉,然后它也会死掉。如果我们人不死,我们的社会就要死亡,最终每一个个体也难逃死亡的厄运。有生就有死’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道金斯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死亡的必要性。他认为,我们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所有物质(包括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基因为了延续和进化的目的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生命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果能够将遗传的信息传递下去,再将创造出的信息(知识等)流传下去,我们的生命已经相当完美。
当我们想到生命的意义,站在一生的高度过每一天时,就能活出精彩!
8.第八章 人生需要做减法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当然,这样也就给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机会。
人们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者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的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却不是来回来去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对于印度人,他们不仅在婚姻中没有选择,在工作中大多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人生不仅要做人,也要作诗。中国从来不缺乏会做人的人,尤其是在当下时代,因此仅仅会做人是难以脱颖而出的,如果还会作诗,便容易鹤立鸡群了。
一个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两万多倍,因此,捡芝麻捡得再勤劳,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当然,大部分人看到这里可能会不耐烦地讲,这个道理谁不懂啊。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还真不懂。我们不妨看看下面那些在生活中捡芝麻的行为,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为了省一元出租车钱,在路上多走10分钟。“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为了挣几百元的外快,上班儉偷干私活。,为了“双十一”抢货不睡觉。,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泡两个小时,或者在北京跑五家店。
这些人的问题不仅在于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人一旦心志变得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很多时候,不仅是那些低收入的人会计较芝麻大的事情,很多经济状况不错的人也不例外。不少人请我带过一些奢侈品,美国比中国可能可以省10。力?20。力的价钱,一个苹果手机或一个名牌手袋也许能省几百元到两三千元。
这笔钱算不算是芝麻呢?对于能够支付那些物品的人来讲,依然是芝麻,为了省这点钱花了很多心思非常不值,何况请别人带还欠人家一个人情。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每个人的购物方式,但是要指出的是,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到了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一个人在工作中也常常容易捡芝麻、丢西瓜。我在前面提到的伪工作者就是捡芝麻的典型例子。那些人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且价值又低的工作,因为那种工作不需要太动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于这种工作,真正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傲不来了。
我曾经批评过2016年在阿里巴巴抢月饼的人,以及为他们开脱的人,他们行为本身的对错倒在其次,这种把心思放在捡芝麻上的人,让我瞧不上,因为他们永远地远离了西瓜。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决定了人不幸的命运。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单位和公司也是如此。在互联网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雅虎,从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走到被出售的地步仅仅经历了10年时间。在任何市场上,像雅虎这样的公司很多,它们看到别人在一个领域挣了钱,自己也要涉足那个领域,最后分到芝麻大一点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与其这样,不如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好。
捡西瓜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乔布斯在回到苹果时,发现公司内一大堆的项目和产品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项目和产品上一个个画叉,直至剩下个位数的产品,再把它们每一个变成西瓜,这才救活了苹果。
除了眼光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捡西瓜更是要有能力的,它不能靠运气,而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获得。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个人,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把它们都聚焦到一点,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让自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通常,人有能力晋级一个台阶,贡献、职责、影响力就可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至于收入就更不用发愁了。当然,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说,我没有遇到西瓜啊,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而是因为你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麻而忙碌,就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了。
大部分人捡芝麻的思维方式一辈子也改不了,今天那些还想不清楚为什么不该写程序、不该抢月饼的人就属于这一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那些立志于捡西瓜的人足够的机会,毕竟世界上西瓜要比芝麻少。
捡西瓜并不难,因为大家喜欢捡芝麻,这个秘密你不妨告诉更多的人,不用怕他们来和你抢西瓜,因为大部分人见到芝麻依然会去捡,捡多了,西瓜自然就留给了你这样有智慧的人。
9.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中开篇讲了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它的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
我做事的诀窍(如果这也算是诀窍的话)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当然,我把这个答案告诉提问者时,很多人会说,每天的事情那么多,这件事情应该做,那件事情也是必须完成的,怎么可能不做呢?我会对他们讲:“这是因为你已经陷入了常人的思维定式,你说的那些事情如果不做的话,难道天还能塌下来吗?”
如果说我比常人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可能有两个:首先,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其次,我敢于舍弃。而这两点,都是从《庄子》中悟出来的。
我在大学里读《庄子丨养生主》时,感慨万分。―首先,我感叹他的智慧,他在那么早就能够站在一个很高的维度,把“有限”“无限”“永恒”这样一些概念考虑得那么透彻。其次,他清楚地告诉我们,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做,必须要有所舍弃、顺其自然。
我发现,这些人迟到的毛病基本上改不掉,因为他们有一个思维定式,临时插进来的事情必须要做,不做就没礼貌、没面子,或者就亏了。其实那些事情如果不做,天根本不会塌下来。
每当别人问我:“怎么才能每天有更多的时间做事情,或者如何能够抓紧时间?”我总是告诉他们:“你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因为你已经很抓紧时间了。你需要做的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少做事。如果你想通了很多事情不做其实也无关大体,就不要去做它们,这样你就不会天天忙忙碌碌了。”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傲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在工作中,每当我发现如果交给一个下属他似乎不能胜任的工作量时,我从不会要求他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比如加班,因为他在压力下要么会手忙脚乱,一件事情也做不好,要么干脆就糊弄事。这个时候,我会让他交出一部分事情给别人做,但是剩下的事情必须按时完成并且做好。当然,有些急于晋升的人会和我说:“我能行,我再努力一点,我周末能加班。”但我一般从不给他这样的选项,因为如果让他同时做几件事,最后公司的收获是0;如果只让他集中精力傲好一件事,公司好歹会收获1。
跳出思维定式有时需要大胆地反常规思考,甚至舍弃很多利益。
大部分人会在时间和金钱之间选择金钱,当时很多人和我讲:“如果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的话,应该减少其他事情来保证支付你高薪的那份本职工作。毕竟’你说的其他事情,应该是用‘业余’时间去做的。如果没有业余时间,就放弃掉和工作无关的其他事情好了。”
这是一般人的思维定式,过分地考虑了钱的因素,而忘记了人一辈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生命是由有限的时间构成的,而钱超过一定程度后,其实并不重要了,那么也就容易明白为了获得时间而辞去高薪工作的道理。
当我们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定式,重新审视人生时就会发现,可以不傲的事情实在太多。接下来,就是下决心少傲事情,然后把几件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既然我们的生命很有限,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做好事情。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花两倍的时间只能获得两倍的收益,但是如果把时间集中起来将事情做得比别人好,两倍的时间可以获得1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这就是我常讲的捡芝麻和捡西瓜的关系。人有一个弱点,就是见到小便宜想去占,很多利益舍不得放弃。很多做II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张三有件事找你帮忙写个代码,承诺给2000元;明天李四给你找了一个挣外快的机会,你又能挣到3000元;后天王一麻子求你帮他的单位修个电脑,答应给你1000元。这类事情你做不做呢?很多人会觉得送上门来的钱,不挣是傻瓜,结果把自己搞得每天忙于应付差事,水平没有长进,本职工作可能也没有做好。
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仅学习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做减法,而做减法的关键在于能够跳出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找到那些其实无关紧要的事情,然后下决心把那些事情放弃掉。
10.回到人幸福的来源,除了在前文中讲到的基因的传承和成就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三个具体的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爱情和婚姻。有美好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这也是我建议在大学期间要谈一次恋爱的原因。中国人非常不幸的一点是,爱情几乎止于婚姻,或者时间再长一点,止于有孩子。在这个维度上,今天的人未必比18世纪的英国人更幸福,也可能不比同时期清朝的人好到哪里去。
第二个维度是对未来的期望。一个人如果能够确定明年比今年好,后年比明年好,他就有幸福感。反过来,即使一个人今天位高权重、腰缠万贯、声名显赫,如果他知道明年可能破产、可能名誉扫地或者不再有人关注,就无法高兴起来。今天中国很多上层人士并没有幸福感,因为他们对明天不确定。但是,由于中国的快速进步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对明天的信心是全世界少有的乐观。而从我的很多读者给我的来信和回复中看,喜欢读书的朋友对明天的信心又要远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第三个维度是生活的态度。一个人是否愿意像18世纪的贵族们那样,内心有责任和荣誉,平时过着从容而优雅的生活,遇到危险和困难能够镇定自若?如果愿意这样生活,就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幸福感也就会强;如果不愿意,每天像一只无头苍蝇,忙忙碌碌,别人看待他也是无头苍蝇,那么就无法感受到幸福。
11.第九章 大学之道
我在很多场合上讲,身处底层的人要完成到中产阶层的进阶,需要先掌握技能,就是这个道理。而中产阶层到精英阶层的进阶,则需要很多博雅教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有所不同。
当两个成绩、智力等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家长来找我时,我给出的建议常常是相反的,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不一样。
有一次,一个发展得非常不错的企业家来找我,问他的孩子应该学什么专业。我先问他:“你的建议是什么?”他说:“我想让他学会计,这样一来有一技之长,二来将来能帮助我一下。”我又问他:“你是希望他能够将你的产业发扬光大,还是将来将你的产业卖掉,靠股票和存款过日子,抑或靠自己的专业手艺挣钱?”他说:“当然希望他傲得比我好了。”
我于是就对他讲:“他要想做得更好,所需要的是大视野,而不是会计这样一个具体的技术。会计这种人,在社会上可以花钱请到,’但是如果你要将事业交给他,而他没有视野、没有抱负,生意只能越做越小。”因此,对这样一个学生,会计专业是很差的选择。
但是,另一个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时,我则对他讲会计专业是个好选择。这位朋友是朝九晚五上班的工薪阶层,没有什么资源和人脉,他的孩子希望将来做投资。我当时讲,先掌握一粒长吧,比如会计。如果想做投资,年轻人又没有资源,只能从最底层做起。而一些投行或者风险投资公司聘用你的孩子,显然不是让他来做决定的,即使再有眼光,前几年公司的领导也不会听你家孩子的意见去投资,他们想用的就是你的孩子将来的专业技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赢得大家的信任,对行业有了了解,才能有所发展。后来这个孩子还真进了银行的贷款部门。
选择专业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国家层面的大机会,其次才是个人的特长和兴趣。事实证明,在我的同学中,有意无意赶上国家层面大机会的人,日后就非常容易成功。
大环境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中国今后最大的机会可能不在房地产上了,那么又会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国际化。
中国已经以每年97。左右的增长率持续增长了30多年(近几年降至7。力左右:),这么久、这么快的增长在世界文明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中国自身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财富增长的比例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就造成了中国继续发展的一个困局,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东西其他国家买不起,而中国从海外无论购买什么,价格都要飞涨。前些年铁矿石价格飞涨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英国、美国和日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都是资本输出。也就是说,帮助其他国家富裕起来,让人家买得起我们的东西。中国在这个时期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要搞亚投行,核心就是资本输出和帮助全世界。这是当年英国、美国和日本都走通了的道路。
如果大家对当年英国和美国的资本输出没有什么概念的话,今天40岁以上的人可能还记得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帮助,而今天中国要做的就是当年日本曾经做过的事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什么人才呢?不再是只能在国内窝里横的人了,而是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为国家开拓海外市场的人。
2016年,几位领导干部询问我对亚投行的建议,我反问道,如果明天就必须在世界20个国家开设办事处(或分行),如果再加上四大国有银行将来要进入世界主要国家,谁来当分行行长?我们是否有这样大批的人才储备?我一问就把他们问住了。因此,我说要尽快培养具有国际金融能力的领袖。2016年清华大学成立了苏世民书院,完全仿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和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的教学方式办学,目的就是培养未来世界的领袖。
当然很多人讲,我不从政。即使如此,国际化的能力也依然是需要的。今天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日本在海外的资产是国内资产的1.1倍,而中国虽然外贸顺差不少,但是无论是央企还是0灯这样的科技界明星公司,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国内。未来,中国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之路是一定要走的。
具体到专业上,本科时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应面广的专业,以增加未来的适应能力,因为大学所学到的具体的专业知识,走出校门时有1/3就已经过时了,工作5年后又有1/3过时了,没有适应性就难以有未来职业的发展。
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一大半后来改了行。什么是适应性好的专业呢?傲一些对比就容易理解了。比如,数学专业的适应性比生物专业要广得多,金融专业比会计专业要广得多,从万金油似的专业转到很专、很窄的专业有可能,反过来几乎不可能。
专业的变迁和未来行业的机会在选择专业时,还要考虑未来产业的变迁,那些会不断萎缩的行业最好避免。在过去的30多年里,摩尔定律是带动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进入II行业和使用17技术的人发展得都很好,我本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而逆趋势而行的人就举步艰难了。
当然,不论选择了哪个专业,都有可能后悔。因此,如果不满意也不要太沮丧,毕竟在大学比学习几门课程更重要的目的是从一个只会考试的学生变成一个社会人。
12..在大学里应该做的三件事
恋爱让人成熟,只有倾心爱过一个人,不论成败,才会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在大学恋爱,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没有关系,因为年轻人总有重新开始的本钱。我有极少数的同学,从高中时开始恋爱,后来结婚生子,一直没有分开过,不少人很羡慕这种情形。但是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只是极少数,而在大学里,失恋常常是和恋爱相伴随的。失恋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它通常可以让人变得更成熟、更理性,甚至变得更智慧。
交一些挚友除了恋爱,我给年轻人的第二个建议是在大学里交一些挚友一每个人一生的朋友。年轻人在一起生活学习4年,彼此坦诚,大家完全有机会感受到彼此的内心,也容易了解他人在性格特点上的每一个细节,而在工作中交往时间很长的人,彼此都不一定能傲到这一点。
参加一些活动我对大学生们的第三个建议是,在大学,要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和学习科研无关的社会活动,这是年轻人从一个“父母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必经之路。实际上,当一个人走出大学校门,他就必须1007。地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在大学里都需要学会。人走出校门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从法律上讲犯了错误,不论是否有经验,都必须自己承担责任,同时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进行赔偿。一个人要想在走出校门时能够成为社会人,在大学就需要完成这个过程。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阶段,不同阶段所做的事情不同,比如在学龄前,玩耍占据了孩子大部分时间;在高中,读书考大学占据了主要的时间;上班工作后,单位里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是不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只有一个根本,就是“生活”二字。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固然是核心,但依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之后,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背离了根本,人生难以成功,更难以幸福。因此,如果说我活了半个世纪感悟到一点什么人生经验的话,那就是希望年轻人记住“生活”二字,也希望他们的家长记住这两个字。
13..大学学什么
在大学应该学会什么?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未来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这里我用了“生活”而不是“职业”二字。
中国的大学会给一个班所有学生安排一个内容差不多的课表,虽然到了高年级会因人略有不同’但是这个课表一直是针对学生未来职业,而不是针对他们生活的。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从一个领域转型到另一个领域那么容易?为什么你在上学时会想到学习很多当时看似和专业无关、后来却有用的东西?我开始并没有思考这些问题,后来问的人多了,我仔细地想了想其中的原因,大概我是在为生活而学习,不是为专业而学习。
为生活而学习的人,必须明确今后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在大学里要学什么呢?我觉得有4个方面的技能和本领必须学习,或者说相应的习惯必须养成。
付诸行动的习惯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很多人都奇怪唐纳德’特朗普(001^1(1)这样一个亳无政治经验、毛病一大堆的人为什么能竞选成功当上总统。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特朗普是一个付诸行动的人。
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本书中,我在三处谈到了沟通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不是我啰唆,而是重要的事情必须讲三遍。沟通和表达能力实在太重要了,而我们的学校又没有专门教授这方面的能力,以至它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短板。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人类的进步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革命的历史。通信的目的,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二是接受知识和信息,三是进行双向沟通。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沟通,都是未来生活必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生活和工作越方便,越容易成功。总的来说,中国人在表达和沟通上是弱项,因此在年轻时应该加强学习。今天,很难想象缺乏这两种能力的人能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表示友善和爱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人试图表达好感,却适得其反,他们自己很郁闷,别人也很尴尬。表达友善的能力非常重要,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都需要这种能力。比友善更进一步的是爱,既包括爱情,也包括爱慕、慈爱或者欣赏。不论哪一种,人都需要懂得如何表达。
我在上一节提到,很多人就算拥有一个亿,也未必能赢得美人芳心,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爱。这个能力是必须要学会的。如果一个人想在社会阶层上再往上跃迁几个台阶,友善是必需的品质。
总结、写作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很多人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样的人很难把事情做得更深入。因为只有善于写作和记录,总结前一次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在下一次有叠加效应,不断前进。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第十次傲事情时,能够把前九次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因此,很多人做事总是不断重复错误,很难获得叠加式的成功。
对于理工科学生,我一直认为必须给他们开设写作课。而对于文科学生,则必须给他们开设逻辑课。因为我们的媒体上有太多缺乏逻辑的文章,包括很多社论,前提和论据完全推不出结论。一个缺乏逻辑的论述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如果一个人讲话无法让人信服,他的生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除了上述能力,在大学里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比如适当的组织能力、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等。但是如果能够掌握上面四类基本能力,大学就没有白读。当然,有些能力和课程的学习是一致的,但是有些则需要在课外各种场合进行学习。在大学里需要学的东西特别多,根本学不完,但是它们都应该围绕“生活”二字。想到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学,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打游戏和闲逛呢?
14.技能教育和精英教育
社会中低层的人获得幸福人生的第一步,或者说捷径,就是接受技能教育。今天,我们更喜欢说素质教育,我也常常讲博雅教育对现代人的重要性。但是,从历史上看,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要想往上攀升,第一步还不是要解决素质教育,而是接受技能教育。我在《大学之路》中重点介绍了英美名校的教育理念,但总体上讲那是为需要锦上添花的人准备的,世界上毕竟还有很多人需要雪中送炭。
从宏观上讲,每个人从社会所获得的回报,取决于他能够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当一个人掌握一项对社会真正有用的技能时,特别是社会稀缺的技能时,他就比同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的差异即使不是指数级的,可能也是成倍数的。过去我们将行业分为360行,每一行的从业者或多或少能够为社会提供价值,然后养活自己。
由于有行业的划分,很多人掌握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技能,这才使得他们能够立足于社会。当然,过去的社会人为地将行业设定成高低贵贱,各不相同,以至有一些行业谁都不愿意从事。今天,虽然没有严格的行业界限,但是通过一种后天学习来的、其他人所缺乏的技能换取报酬和社会地位的原则并没有改变。这里我所说的“后天学习来的”技能不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比如男性出卖苦力、女性出卖色相,也不是指那些所有人都很容易掌握的本领,比如开车、做家常菜、接电话、订机票,甚至写一两行代码。
技能培养对于中低阶层的人来说实用性非常明显,它对改变社会地位可以讲是立竿见影。技能的培养不同于素质的培养,它和家庭出身、所在的地域关系都不大,但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培养出来。因此’对于大众教育’这种技能培养相当重要。
在大学阶段,学到一个真正的技能所带来的第二个好处,也是更长远的好处,就是由此掌握学习一种新技能的方法。同时,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成功。很多时候,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地傲一件事情,就有可能举一反三做成第二件、第三件事情。如果从来都没有做成过一件事,以后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当今社会发展非常快,我们可能需要不止一种技能。但是,一个人只要成功地掌握了第一种,以后就有信心掌握第二种。
15..如何在二流大学里接受一流教育
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就可以制定二流大学的一流战略了,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需要明确教育的目的远不只是上课和考试,而是围绕着未来生活展开的。因此在选择学习什么、不学习什么的时候,个人的主动性就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进入二流大学学习的朋友,其实也不必对自己没有进入一流大学而耿耿于怀。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老师讲课的水平并没有太大差距,但是一流大学每门课的要求会严格得多,二流大学则相对松一些,这时能否学好一门课,就得看自己的主动性了。
一个二流大学的学生如果能够对自己的课程要求向一流大学看齐,也能学到足够多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二流大学课程的选择相对少一些、条件差一些,但是总有自主选择的余地,那些选择对于本科生通常已经足够了。
一流学生和二流学生的主要差别不在于智商和考试成绩’而在见识上,这是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的一个主要观点。这种见识的高低受家庭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讲,上层家庭的孩子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的学习目的常常是针对未来的生活,而相比之下,中等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更多地看重当前的成绩。如果后者能意识到自己在见识方面可能的不足之处,主动学习,那么即使在二流学校也能有所成就。
第二,身在二流大学,要主动弥补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在二流环境中营造出一流的环境。哈佛这样的大学之所以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同学环境。
我的一个朋友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建议孩子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之间挑选后者,因为斯坦福大学学生的合作精神曾经让她非常受益。同样,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家长极力向我推荐麻省理工,因为那里的学生待人非常友善。此外,清华和北大的同学环境也非常好。
在二流大学,整体上的氛围是不如一流大学的,但是,你可以刻意营造这样的环境。我们常讲,“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前一句来自西汉刘向的《说苑‘谈丛》,后一句来自《论语-公冶长》。虽然说一流大学里学生素质普遍很高,但是在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有聪慧贤德之人,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自己有心向上,自能聚拢一批这样志趣相投的青年人,也自然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实际上这就是在平均水平中等的大圏子里营造出一个精英的小圈子。我为了在《大学之路》第二版中补充关于伯克利的一章,专门对这所大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我发现,虽然这所大学入学的学生水平相差很大,但是一年之后基于自然分化,就形成了各种圏子,包括一个大约占学生数量207。的精英圈子。他们虽然彼此竞争,却也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这些人最后和哈佛或者斯坦福的学生差距很小(即使有的话)。
那么这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和普通学生有什么区别呢?主要还是体现在主动性上。他们比较明确自己将来的生活是什么,对课程以外的事情非常上心,有比较强烈的领导欲望。
什么样的圏子,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中国二流大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比伯克利还要严重不知道多少。因此,一个二流大学的在校学生选择圈子很重要,不要总是选那些能够在一起吃喝玩乐却胸无大志的所谓志同道合者。
无论是进入了一流大学还是二流大学,大学生首先都需要明确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主动根据这个目标尽可能地拓宽学习视野、培养技能,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的规划。其次,要有意识地构造一个好圈子。把握好这两条,我想任何一个有志向上的年轻人都会有所成就。如果用两个词概括这一节我想说的内容,那么就是“生活”和“主动性”。
16.西点军校
作为未来军官的学生,西点军校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是荣誉感、服务精神、忠诚和守诺的传统。所谓荣誉感是指超群脱俗,戒除对自己要求不高的惰性;服务精神是指在艰苦的环境下履行自己的公职,甚至付出生命;忠诚就不用讲了;而守诺是指坚守岗位,贯彻执行命令,完成任务。我想这些也是任何一个想往上层走的人必须做到的。
我带着女儿参观完西点军校后颇有感触,从他们选拔人、培养人的方法,我对美国政治军事精英们对未来领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看法有了切身的了解。有时朋友们问我是否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我会讲’如果能到西点军校受训半年就好了。这样我在服务、荣誉和使命等品德上会得到提升。不过,即使我们不去那里学习,从西点军校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清楚了我们自己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