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美国设计师Kate Spade在纽约家中自杀身亡,据她姐姐说,Kate Spade不愿意接受精神方面的治疗,担心自己因精神问题就医这件事影响Kate Spade健康明媚的品牌形象。
但事实上这个品牌早就和她无关了,她说,“我听说过很多吓人的故事,关于品牌创始人卖掉品牌,自己还赖着不走,跟接手的人闹矛盾打官司……这也太难看了,所以我悄悄地退出了。”
这之后她专心养育女儿,2016年,卖掉品牌的十年后,她创立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新品牌,而2018年6月6日,也就是昨天,她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抑郁症在网络上,起码在豆瓣上,还是蛮被接受的,但在社会中,仍旧得不到普及式的理解。国人喜欢强调“正能量”和“高情商”,还有种说法叫做“高逆商”。因而在讨论到抑郁症这类问题时,逻辑上就会出现刻板理解。
比如全网的标题都是:《做得出快乐的包,做不了快乐的人》,《心疼那些不快乐的名人》,《最悲伤的人,却做出了最快乐的包》等等。虽然我也在做自媒体,但我真的认为这类自媒体有些愚蠢。
和抑郁对应的不是快乐,甚至一味追求快乐本身这个诉求就不利于身心健康,抑郁的反面是丧失活力,一个人对活着这件事产生了难以消解的绝望,早已超越了悲伤之类的情绪。
因而有人会说出毫无理解的话,首先把一个拿到足够好成绩并如愿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的人定义为“乐观有拼劲”,感慨她“优秀和抗压能力强”,甚至在她确认为抑郁症搁置学业后,认为她只是“不能扛事儿,容易崩溃”。
抑郁症只是一种病,和其它病症一样,不是努力了就不会得的,可能预防会避免得病,但请对病症一视同仁。无知有的时候最伤人,起码生活中遇到基本常识不了解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社会很落后。
如果所有人都能理解,有些人会因为某种疾病而选择死亡,也许对患者来说,更具治愈力。
Kate Spate是一个认真的人,她对很多问题考虑得面面俱到,比如她不希望在品牌交接上处理得太难看,所以她果断卖掉品牌;当妈妈她也选择亲力亲为,明知压力大,还是确保照顾好每件事,放弃事业后,她全心照顾女儿。
《人物》周刊有消息说,是夫妻感情出了问题,已经准备搬出去住。共同生活了24年的人,可能无法继续陪伴自己,如果是心理状况正常的人,也会陷入情绪的旋涡,而本就抑郁的Kate选择不再承受。
伊万卡·川普在推特上写道:Kate Spade的悲剧性离世给了我们一个痛苦的提醒,那就是我们永远不能真正懂得他人的痛苦和重担。
这个功利的世界里,人们为了生而愿意接受一切,愿意承担一切,愿意体验一切,愿意争取一切。
我却理解Kate Spade的离开,未来世界,也许人类会被允许自杀,我的意思是专门设有自杀部门,从头到尾协助完成。
日本歌手兼演员的中岛美嘉一直很叛逆,虽然她经历过校园霸凌,并在巅峰时期患了耳疾,再也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以至于无法发声,这突如其来的挫折彻底地击碎了她。
我在《那些在感情中选择忠诚的人去死好了》写过,有的人天生是水晶,水晶易碎,别叫他们扛着或挺住。
后来她就有了这首歌《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我之所以想过死
是因为鞋带松了
重新系上对我来说太困难了
和别人的羁绊也是这样”
歌词的后半部分,透着一丝丝美好,但在这样现实的社会里来看,却显得更残酷,
“我之所以想过死
是因为我还未与你相遇
这世上有像你这样的人存在
我开始对世界有了那么一点喜欢”
现实是,你以为能为你挡风遮雨给你希望的人,可能会给你惊涛骇浪带给你绝望。
名人的自杀会得到众人的唏嘘,普通人的自杀,大概除了亲人无人在意吧。千万别和他们说,“为了谁而活”,“死了不值得”,“没有过不去的”……千万别说。劝解不是理解,爱是我来接受你的状态,直到你恢复状态。
也许抑郁的人并不是真的病了,是相对病了,和某种状态比,他们是病了,但如果人类更改了所有的生存状态,不认为求生欲高于求死欲,也许抑郁就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了。
人间不值得,有人会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