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丛新评论从容小主文学院读书笔记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81——85章)(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81——85章)(

作者: 从心丛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1-24 06:43 被阅读0次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81章到第85章,它们分别是《地名志那些事儿》《赶在时间前面的人》《一人一碗面》《村里第一个共产党员》《抢救记忆》。

    在这五章中,前三章都和修改王金庄地名志有关,第84章主要说的是李彦国回忆起自己的祖父,由祖父又想到了自己的孙女儿,进而想到了文化的传承,要想把古老的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必须要抢救记忆,留住乡愁,这样自然而然引到了第85章。

    一、“内生力量”赞

    在第81章中,李彦国老师放下电话,便出了门,他要去参加关于地名志的会议。有关于王金庄地名志的事情,已经开过好几次会议了,每次只解决一部分问题。这次抓小组长开会,就是因为地名志写作人太多,乱七八糟,需要统一成一种形式才行。

    李彦国老师,人往香海饭店走,满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地名志的事情,自己那一组地名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今天要重点提什么修改什么?

    李彦国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干什么就专什么的人,现在脑子里只能装得下地名志,以至于先后碰到了邻居富海叔和何勤婶,还有府梅,他都有些心不在焉。

    当初孙庆忠教授在组织和帮助王金庄地名志的编写工作时,尼河沟的《枣园社会》《村史留痕》是孙教授和农大同学们共同完成的,到了王金庄,孙教授设想依靠本地的内生力量来完成地名志、作物志、口述史校本教材等,感觉有很多工作要做,于是成立了王金庄梯田协会。进行了具体分工。

    现在草稿已陆续完成,由打字员刘玉荣汇总在一起了,但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所以才有一次又一次的不断修改工作。

    这次会议讨论要求就是由5个小组长把关,把本小组成员写的东西进行修改。工作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轻松。

    李彦国到达香海饭店时,发现大多数人已经来了,这些人就是王金庄的内生力量。

    所谓内生力量都是一些老农民,多多少少有一些文化,但和专家教授思维相比,那就不知道差多少了。

    “内生力量”也就是本地力量,他们电脑操作水平还参差不齐,有的人不会电脑,只能在打出来的初稿上面修改,改好后,再由打字员重新打印出来,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但没有办法,这就是王金庄的“本地力量”人员状况。

    但是这群“文齐武不齐”的本地力量却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工作热情超高,”说好的9点开会,大家8:30就已经到齐了,就这种工作的热情,恐怕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没有任何人为的要求,大家都提前到达,自己想干的事情,都在心里装着,可爱的本地力量们,都想尽快的完成王金庄地名志整理工作呀!“

    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自己的实际水平,但是这些都不怕,勤能补拙,他们要做赶在时间前面的人,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有这种全力以赴的状态,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他们从早晨8:30进入工作状态,一直到中午。他们中午的工作餐吃什么呢?是不是7个碟子8个碗?再加上一点小酒?我的脑海里生出疑问,很多单位工作餐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看看我们这些内生力量吧,一人只吃一碗面,一碗8元钱的素面条,一小碟免费的小咸菜,这就是他们的午餐,可是他们却吃得香喷喷、美滋滋。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午餐既能节省时间,还能填饱肚子,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啊!多朴实的的务实的不计得失的本地力量啊!

    他们草草吃了饭,然后接着干活。这一天他们到底干了多少活,整理了多少文字?李彦国头脑中是最清晰的,他从心里感谢这些可爱的人,其实他自己也是这样可爱的人。

    二、“将门无犬子”

    在第84章中提到,李彦国老师最后一个离开香海饭店,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所以来的时候晃晃悠悠,回去的时候同样晃晃悠悠。他慢慢地走着,当人慢下来的时候,思绪也会跟着慢下来,这个时候更适合回忆过去。

    李彦国走在石板路上,路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王金庄700年的历史,是王金庄先人700年的奋斗历史,走在石板路上,李彦国仿佛在与先人们对话。

    “想到了先人,李彦国就想到了爷爷李景昌。爷爷出生于1902年,50年代去世的,李彦国1960年出生,所以他没有见过爷爷。”

    爷爷所有的形象都是在奶奶给讲的故事中逐渐勾勒出来的。

    对于这一段,作者用了很大的笔墨来描绘爷爷。


    “爷爷很有力气,但他不好好干活,不顾家。在小北沟拚地,只要听说村里来了兵,他扔下锨镢就往回跑。”

    “深夜,王维刚找到爷爷秘密谈话,这天夜里,爷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为村里第一个党员。”

    “爷爷任黄金庄党小组组长,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积极创建农救会、武委会、妇救会、青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前赴后继,顽强拼搏,用卓越的贡献敲响了欢呼胜利的锣鼓。”


    爷爷对李彦国的影响非常大,他一直觉得爷爷就是个英雄。爷爷是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而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应该踏着爷爷的足迹,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王金庄,并把王金庄推广工作做好;爷爷为了新中国,用他的智慧在书写他的一生,现在他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一生呀!

    人们说将门无犬子,其实这句话不无道理。有李景昌这样的爷爷,才可能有李家优秀的后代,李彦国老师的老父亲就属于村里的高人,到了李彦国老师这一代,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第84章《村里第一个共产党员》里,专门介绍了李彦国的爷爷,我觉得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王金庄不仅是具有700年悠久历史的村庄,它还是一个革命的、英雄的村庄,它的身上有着不灭的红色基因,这也为王金庄的申遗成功涂上了浓重的一笔。所以李彦国老师为弘扬和宣传王金庄文化不遗余力地奔忙着,为申遗不舍昼夜地奔忙着。

    李彦国老师所有的努力,是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他的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承先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

    三、抢救记忆吧!

    第85章是让我看得遍数最多的一章,也是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一章。

    “700年前的先民是什么样,这个谁也说不清,就包括文字记载也没有什么了。那些留下来的石碑寺庙,那种文化传承的东西,到了自己这里都已经有些模糊了,那么到了孙子辈会不会彻底消失了呢?”这是李彦国老师的担忧,也是中华大地上有识之士的担忧。

    因为传统的习俗“瞧孩子”,小孙女儿第一次回村,孩子对王金庄的陌生,对农村生活的抗拒,对毛驴的恐惧,让李彦国老师忧心忡忡。

    孩子的所有表现,是走出去的王金庄人后代的一个缩影。

    “家的概念在逐渐落寞,乡土渐行渐远,如果缺失了家族和亲族体系的来往和记忆,缺失了亲人之间的生命体验,家史将是苍白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也让我们深思,如果我们再不觉醒,再不想方设法去抢救记忆,我们可能永远失去乡愁。

    于是才有孙庆忠教授的振臂高呼:“不留住根脉,不留住记忆,世代积累的家庭生活和乡村生活,将永久的告别。

    “将亲人之间的来来往往,绵绵情意定格在心里,希望后辈子孙记住这些不应成为云烟的往事。”

    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家里有个赶着毛驴种地的爷爷,爷爷还有爷爷的爷爷,爷爷有个孙孙,孙孙还有孙孙的孙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生生不止,繁衍生息,艰难奋进,永续发展,链接人类历史不屈的链条。”这句话让我再次泪目。

    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啊,那些离开乡村的后代们啊,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千万别忘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千万别忘了你的根在大山里,在乡村里,在生你养你的那片土地里。

    好在,让我们特别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抢救记忆的迫切性,所以才有了压轴节目《铭记乡愁》的展演,才有了对生在农村、做过农活的小小李鹤轩的描述,他对乡村产生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乡情,产生了剪不断的乡愁。

    以至于到了入学年龄,离开奶奶,离开家,离开这片土地时,小鹤轩嚎嚎地哭着走不开,这里有什么留恋的?来听听这最好的答案吧!


    家乡有什么留恋?

    家乡有毛驴。

    家乡有什么留恋?

    家乡有太行山巅的月亮湖。

    家乡有什么留恋?

    家乡有王金庄小流域和他的游船。

    家乡有什么留恋?

    家乡有儿时的弹方格的童年伙伴。

    家乡有什么留恋?

    家乡有父亲做的手工小木驴。

    家乡有什么留恋?

    家乡有乡愁呀!

    留住,留住乡愁。


    这么看来,家乡真值得留恋,我们一起努力吧!抢救记忆,留住乡愁!

    写到这里,我的心依旧无法平复下来,内心依旧热流涌动。

    我不知道后来的故事情节如何发展,我有一种隐隐的感觉,李家的孙辈李鹤轩可能会回到王金庄,接过爷爷传下来的接力棒,去续写王金庄的故事。

    让新生一代回归到村庄。让新生一代少一些人才流出,让新生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接着把王金庄古老的故事代代传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81——85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yp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