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想法散文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关于唐朝的外患对策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关于唐朝的外患对策

作者: 思衣谷 | 来源:发表于2020-10-24 00:00 被阅读0次

                                                   

目前的国际形势大都形成了多极化的态势,何为多极化呢?就是指多个国家为增强各自实力而互相竞争的国际环境。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了大国欺负小国的单一化,而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在这方面的历史专家,加拿大的历史学家王贞平就是研究这方面多极化关系的佼佼者。君不见,最近他新出的杰作《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就是以古代中国唐朝为例去分析和阐述了何为一种多极化的国际关系,王贞平先生也能借古说今,给现在存在这样边境问题的国家给予了很多国家外交思想本源和方法论的借鉴,此举所著之书是起到了以史为鉴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王先生为什么写多极亚洲中的唐朝,而不是写多极亚洲中的的秦汉朝、隋朝、宋朝,乃至元明清朝呢?其一王先生是关于唐代军事外交方面的学者,自然从擅长的领域入手,其二更大的原因是秦汉都是忙于内患,而外患也未呈现多极化的态势,因此研究的代表性不足,而隋朝是被唐所灭,是短命王朝也不具有代表性,而至于唐之后的元明清,自然那些朝代的国际环境也还是有很多多极化的态势的,但那都是自唐朝之后的事情了,毕竟这种多极化的开始是最大的反映是从唐朝出现的,作者就是以唐朝为例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最重要的其三,是我们知道唐朝时万国来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可见唐朝是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之一,但即使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是会面对外患的问题,于是从这个朝代的对策去借古说今则是十分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也就体现复杂性和重要性是多极化国际形势的论调。

此书一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写唐朝与西北草原的国家如突厥、回鹘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是写唐朝与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国家高句丽、新罗、百济、渤海国的关系,第三章是写唐朝与西南南诏国之间的关系,而第四章是写唐朝角逐西域吐蕃至今的关系,第五章就是写唐朝对外关系的双重管理体系,第六章就是写在变化的世界中,唐朝制定合宜的政策:唐代外交和对外政策思想。另外附加结论:亚洲的多极性与唐代对外政策中的合宜性。

首先,第一章写唐朝与西北国家的内容是最为丰富和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因此,我们在该部分可以看到很多非常意想不到的惊奇和政治上的外交军事智慧,这与我们一般的教科书说学到的唐朝历史的内容是不同,王先生的这些内容让我们耳目一新,观点新颖,而且又有理有据,十分难得。

第一章内容之丰富体现在如介绍突厥人的时候,不仅说到突厥人天生的游牧属性,也说出了他们军事力量的强大,对唐朝是构成威胁的,如介绍了突厥的十骥,这称号事实上是唐太宗李世民对突厥好马的赞誉,可见战马的重要性和突厥军事实力的强大。另外也谈到突厥人的兵器“天雨铁”,这种箭射出后,空气从珠孔中穿过,会发出尖锐声响,一次来作为发起进攻,打击敌军的武器,因此也是作为了发号施令的工具。另外突厥的军事战略也是十分机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撷取利益,战术是富有游牧方式的,可汗联合的军事力量都是具有见机而作,便宜行事特点。王先生之所说浓笔写突厥人的这些军事力量,而且所到之处都是引经典句,旁征博引,十分有说服力。这一方面是突出他们已经对唐朝是构成有相当有威胁的军事力量,从而突出多极化的国际环境,也为此后引出李世民父子应对这些外患所做出的对策做出了很好的铺垫。自然也侧方面歌颂了李世民父亲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军事外交智慧。

如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处理反隋行动和处理东突厥的问题,他是十分谨慎地“和亲而使之”的对策与东突厥和亲而终也灭隋建唐朝。当然这些都是从教科上也可以可以看到的,但这部历史学术书,教导我们的不是如一般的国内专家从政治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唐朝与突厥关系,而是从李世民身上看到的是政治的狡诈的一面。如在李世民的浅水原战略中,李世民就是使用了收买敌人为己所用而得到协助父亲征服了隋朝。具体的政治计谋,就是李世民用了离间计,在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之间制造不和,以破坏他们的军事行动。作者是从客观的人性去分析了李世民对面东突厥的内部矛盾,而用计谋最终得到了利用外敌势力而取得和建立了唐朝。虽然从道义上是有争议的,但兵不厌诈,作者也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还原了李世民外交军事处理的才华。这样的不光彩的事实就有,他们为贿赂颉利而上演了一出扯猫尾唱双簧的外交大战,可见李世民城府深和有远谋。

另外在,李世民的外交军事对策上的渭水事件中,作者没有一昧歌颂李世民的智谋,而是说明了那次外交的宫心计。毕竟颉利入侵目的是撷取利益,无心征服唐朝,于是李世民就利用看穿突厥人的心理,而展开了胜券在握的谈判,这里看出妙用敌方情报从而转危为安的绝佳实例。虽然李世民的智谋为唐朝处理了一时的外患问题,但从将突厥称臣完全归咎于他的父亲李渊,是有点道义孝上是过分的,因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历史的客观角度去还原李世民的,总而言之,在李渊和李世民时代,唐朝就是用贿赂和亲政策而维持了外患关系,另外附加说明李世民虽然是高明的皇帝,但也是具有其他人性不足性。

再之后,面对东突厥的复国又最终覆灭,而接着西北的强大势力是回纥的情况下,而在唐朝发展到了安史之乱,唐朝就用借助了回纥平定了内乱,因为既然回纥有恩于时任皇帝唐肃宗自然就表现得无能和任人鱼肉了,甚至连唐肃宗的女儿宁国公主也嫁给可汗,这是史无前例的,于是也就更是使得回纥对唐的暴行掠夺而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到了忍辱负重的唐德宗时代,于是唐德宗听取了忠臣的意见,继续和回纥“合作”,并且使得回纥顺从和效忠唐朝,从而改名为回鹘。但随着回鹘又是内部矛盾,导致被唐朝征服。作者因此分析了唐朝时代在东北国家的关系是构建和重构的,是多变的。因此也教会了唐朝统治者意识到唐朝与邻国的关系是竞争和冲突不断的关系,是一个可谓动荡多变的的军事外交历史胶着的多极化时期。而这充实并典型的种种事例都使得唐朝在西北草原的关系显得十分具有故事性和代表性。

当然,来在第二章见到唐朝与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国家高句丽、新罗、百济、渤海国的关系,不仅要处理好这样“后三国”的复杂关系,唐高宗也因为军事上硬实力的输出,而轻政治等软实力的渗透管理,再加上吐蕃的进犯于是唯有撤军。在这章中虽然作者有突出唐朝有着军事硬实力的压倒性的优势,但也反面地说明在这样多极化的国际关系中,其中法制和德道义等文化的软实力的重要性,这些恰恰是唐高宗时期所欠缺的。而作为“学生”的“后三国”都是学习唐朝的优秀文化,于是才有了立国之本,这样就说明德道义等软实力在多极化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而第三章就是说到唐朝面对西南南诏国的问题,则是自己唐朝后院的事情,毕竟南诏国也是想独立成国的,并时而与吐蕃合作而想抵抗唐朝,但想造反却未遂,作者这一举例并不是说明南诏国窝囊,而是作者想以此来再次说明唐朝所处于的亚洲关系都是多极化的了。而在接下来的第四章就是说到南诏想巴结的吐蕃与唐朝对垒的事情。与之前的突厥不同,吐蕃的野心是想吞并唐朝的,是想将势力拓展到昆仑山脉以外的,而对面吐蕃的来势汹汹,而中后期的唐朝的真正实力也经过多事而变得并非单一化的超级大国了,于是面对吐蕃,唐朝也只能用软和硬两种实力来保护自身利益。由此,无疑从吐蕃事例而言,再次说明当时的古代亚洲的多极化的本质。

以上都是唐朝时期从西北、东北朝鲜、西南和西域吐蕃这些邻国去和说明当时的亚洲就是一个多极化的真实国际形势。那么如何总结唐朝的对外管理体系呢?这就从第五章就说明了,作者深入浅出,并引用大量史料即从唐朝认真对待外交问题,于是动用中央、地方官员去收集可靠外患情报,可谓知己知彼。作者既肯定了李世民早期头脑风暴地利用集体智慧去处理外患问题,但也否定了他后期的专制。而这章所谓多重管理实际是皇帝如有利用和分配内部官僚去处理外患的问题,在内有和外患的叠加下,时任好的皇帝处理好内部和外部关系,自然就使得国家繁荣稳定,但处理不好则战事和内部矛盾多多,以此就说明多级化的国家中,任何国家应该遵循“攘外必先安内”的客观发展规律,方能发展。

最后,作者就分析了唐朝以合时宜的政策和思想去处理外患问题,这一章是方法论的举例,这里既讲到贤臣魏征的外交“供求”论,也讲到百姓福祉才是治国之本的论调,也讲到外交中“德”“义”意味着“功效”和“合宜”的观点,也讲到杜佑的安边策和华夷观,也讲到白居易的生存观论与和解论。事实上不管哪种外交政策都是因时制宜的政策,这就说明了多极化复杂化的国家关系中,方法对策必须因时制宜才为上策的论点,作者十分清晰和有理有据。于是就总论出了亚洲的多极性与唐代对外政策中的合宜性的历史观点。

纵观全书,跟着作者的思路,都是传递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唐朝所处的亚洲环境是多极化的,并不是传统地说唐朝就是老大哥。于是就要求唐朝在处理外患问题上,需要实行实用多元主义,而不是单个皇帝对世界的一成不变的道德构想。总之,作者说明要达到双赢,唐朝就要从多极、相互的一己利益,相互依存,合时宜的对策去应对唐朝所处于的外患问题。最后,作者都是无非想借古说今地说明,如今的任何一个如唐朝这样的超级现代大国多面对的国际环境,就是处于多极化的国际环境,都已经不是像以往单一化的了。于是就要每个国家领导层重新考量和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外患政策。但不管政策如何,如需双盈都要遵循“攘外必先安内”的客观发展规律,然后通过软硬实力结合去应对外患问题。而制定具体的政策其重要的一点都是要有合时宜性,如果现代国家有哪些领导者,或者外交官参透出作者这样意味深长的处理国家的外患智慧,那便是这本书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关于唐朝的外患对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zb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