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二)

读书(二)

作者: 寂寞无烟 | 来源:发表于2022-07-23 19:32 被阅读0次

昨天的任务是看五十页,结果只看完二十八页,有时候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看完的内容,共有三个章节。有意思的是,每个章节名都是由人名加地名组成。

第一章节:伊娃•西京城

伊娃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五年前在西京留学,学成后归国。因家庭变故和个人原因,在二零一六年又回到第二故乡西京。

此章间,通过伊娃重回西京后的所见所闻,描绘了西京当下的人间烟火与市井百态。

故事从伊娃去见暂坐茶庄老板海若起开始展开。

第二章节:海若—茶庄

伊娃来到茶庄,发现故人依旧,茶庄却旧貌换新颜。伊娃见到久别重逢的海若甚是感伤。海若给了伊娃一份在茶庄的工作。接着,伊娃跟着海若去见陆以可。

第三章节:陆以可—西涝里

在西涝里,陆以可办公室楼下,三女人相见。陆以可与海若在一边讨论夏立花的病情,伊娃不便旁听,在不远处看风景。临近饭点,陆以可带二人去吃虾。在虾店,三人遇到了范伯生。

这三章里,人物出场很有意思。伊娃—海若—陆以可—范伯生,这四个人的出现,成了故事的主线。

在主线延伸的同时,还衍生着几条支线。如第二章里,伊娃见到的老太太和小男孩,其实是为后面出场的夏立花做铺垫。

严念初的表弟章怀,通个一口信,又扯出了冯迎、羿光、应丽后。

第三章部份,海若和陆以在谈夏立花时,还牵出一个高文来。

先闻其名,不见其人。这种写法让后出场的人物,不但在文章中出现时不显突兀。还让人心生好奇,这些人物与主人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人有种追着看下去的想法。

正如每个章节的名称,一个人物对应着一个场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通过大段场景描写来衬托人物本身?我是这么分析的,不知道对不对。

伊娃—西京城:伊娃自五年前离开西京归国后,为什么还要回来。

尽管在伊娃眼里,西京是不完美的,但文章通过对西京城市井生活的描述,解释了伊娃归来的原因。

正是这种真实、接地气的人间烟火气,让伊娃把西京当成了第二故乡。在她遭遇人生变故后,选择回到了西京城。

海若—茶庄:伊娃来到茶庄,海若不在。她发现茶庄从原来的一层变成了两层,而且才刚刚重新装修完毕。

文章通过伊娃的视角,详细地描绘了茶庄的新貌。其中用了近八百字对一幅壁画进行了写实般的描写。

这些场景描写,让读者对还末出场的海若,有了先入为主的认识。

陆以可—西涝里:旧城的西涝里是棚户区,孤零零地竖着一幢楼,陆以可的广告公司就在这栋楼的十三层。

陆以可,武汉人,一岁丧母,从小由父亲带大。高二时,青春期叛逆,离家出走。后在去世三十多年父亲感应下,在西京落地生根。

这一章节有些没看明白,陆以可的年龄有多大?破旧棚户区中独立的高楼,对应陆以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估计后面章节,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范伯生—虾店:范伯生是在第三章出现的一个人物,这人说是巿书法研究会的,其实应该是个掮客。贩夫走卒出现在虾店,最正常不过了。估计他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所以没有单独成章。

相关文章

  • 三行诗·书(一)

    世人唯二 一为喜读书 二为不自知喜读书

  • 小学二年级班级阅读计划

    小学二年级班级阅读计划 一、读书主题: 我是读书小能手。 二、读书口号: 我读书,我快了;我学习,我美丽。 三、指...

  • 读书二

    读书要摸清通书作者的思路,提纲

  • 读书二|

    “翻开书就看,合上书就忘”:那是你不知道读书是个“技术活” 读书是有方法的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的文章...

  • 读书(二

    《圣经》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更是因为信仰而知道《圣经》。这本书跟信仰确实有关系,我是在汉语言文学本科的时候...

  • 读书(二)

    现在,由于网络的发达,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我们慢慢地有了选择困难症,有时真的无所适从。渐渐地,我自己似乎也...

  • 读书(二)

    书是好书,怎奈囊中羞涩。架不住诱惑,每天厚着脸皮去小书摊蹭着读,但又不好意思太明目张胆,每次都先装作在认真挑选想要...

  • 读书(二)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在每个阅读的局部阶段,对书中想要传递的意思似乎都搞明白了,但把书读完后真的把书本一合,要求你对...

  • 读书(二)

    最近对于读书的一点感悟,就是不要去迷信经典。 读不读的懂暂且放到一边,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可以用很少的文字...

  • 读书(二)

    大学毕业后,陆陆续续也在读书,读的基本都是畅销书,成功学的书,因为工作的原因,读了不少关于销售和管理的书,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bb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