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解读系列古诗新读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08:32 被阅读0次

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相关文章

  •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

  •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题情尽桥 唐·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

  • 醉翁操

    和田,飞天,缘渊,大荒间。 千年,琵琶怨曲清音弹。落雨离恨楼兰。嘉峪关,柳意醉阑珊。折柳折柳轻信言。 梦湖过客,追...

  • 青门柳,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

  • 明旦浮云离恨去,灞桥折柳鸟空啼。

    十年流水忽相聚, 风入青丝暮雨滴。 明旦浮云离恨去, 灞桥折柳鸟空啼。

  • 诗三首:江郎才尽

    折柳 十年流水忽相聚,风入青丝暮雨滴。 明旦浮云离恨去,灞桥折柳鸟空啼。 咏木棉 庄周晓梦鸟啼鸣, 窗外风开一树中...

  • 2018-04-17

    《青门柳》 作者: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 2018-04-20

    《青门柳》 作者: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 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 长条折尽减春风。

  • 柳氏祠堂里的女人(江湖令)

    蒲松龄故乡一带,有村名为柳家沟,村东头有座庙宇,名曰柳沟寺。 清朝道光年间,柳吴氏带着三子乞讨至柳沟寺一带,自此画...

  • 层层岁月错

    2020.04.14 星期二 晴 青门柳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co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