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电影,如雷贯耳,但是永远不会打开来看。
如阿伦.雷奈的太过意识流的[去年在马里安巴德],或是费里尼的丰乳肥臀的[罗马风情画],亦或是伯格曼宗教意味浓郁的【第七封印】。这类电影。总觉观影之前需要沐浴更衣,要心怀敬意。过程中常会大脑一片空白,我没有一次可以看超过30分钟的。好了,我承认目前的我,还是接受不了能量密度如此之大的电影。如此坦白地面对人性之幽暗,我还没有那么勇敢。不过,慢慢地感觉自己越来越需要这样的能量密度大的体验。
再有。我不太喜欢看欧洲同志电影,我总觉得同志电影好像总是沉溺于欲望。当然这是偏见。因为异性电影的情色更是多如牛毛。但是同志电影中那种过于关注表达自我的与众不同之处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去解读人性的复杂和淡化了对普罗大众的怜悯之心。而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可能在我的认知里,同性之爱并不是特别之事吧。如果说同志之爱的艰难,那我认为世上所有的爱情都是一样的艰难的。艺术家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与从不同之处,难免陷入自恋的小世界中。我觉得,表达人类之共性与关怀,更让我有共鸣。
说到对普罗大众的怜悯之心。在这方面,贾樟柯更感动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保持着对人类困境的关怀。在我看来,是做为艺术家应该有之胸怀
电影和小说对我而言具有同样的功能,在我的电影观影印象中,有一种类型的电影是会让你在看完之后一直沉默不语。如大海,看似平淡,低下却是暗流涌动。让你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有时甚至会放声大哭。
这几年的观影习惯是: 看一小部分日本,韩国电影。大部分时间在看英美剧,还有一些北欧的电视剧。就像陈丹青所说,现在的英美剧就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如今的英美剧探索的深度,远超好莱坞电影。
不过,韩国这几年,出现好几位世界级的电影导演,像朴赞郁,李沧东,我喜爱朴赞郁,我不太敢看第二次他的《老男孩》,但是电影里的这句话一直没有忘记:
:世上最难过的事是什么?爱上不该爱的人,还是爱上以后轻易就放手?“当然是后者。”老男孩在阴暗的角落看着我,不屑的说。韩国人的绝烈是我一向惊叹的。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看得我心惊肉跳。
可能是美学上的口味。我还是习惯在东方式的氛围中找到共鸣。我喜欢日式的口味,日本有着自成一流的家庭片传统,家庭亲人间那种自私和无奈的温情日本人更是看破地通透。小津更是个中高手,当然,从小津后来的自传中,我们也许可以重新猜测他或者只是如他所说他不过是个卖豆腐的而已。他那著名的长镜头或许只是他麻木不仁的内心世界的习惯流露。
我喜欢荻上直子的《海鸥食堂》这种的电影。
有人说这位女性导演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者。我倒不觉得。但是,我喜欢她的那种面对生活的自然自得的态度。不矫情,不刻意,甚至不诉说,就是那冷冷又温情地看待生活。这是我一直想获得的一种力量。我相信我最终会走向她的方向。
但目前的我,更喜欢是枝裕和的电影。他比贾樟柯更刻制,因此,他给我冲击力更大。每次看他的电影,都像是被他狠狠地教训了一次,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大凡艺术作品,作者注入多少力量。受众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一分都作不了假。
这几天,我又从新看了一次他的「歩いて、歩いて」。中文名:步伐不停
理想的执着和现实的残酷,我们无法总是做不到也做不好。这种矛盾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即使一直不停地走下去。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只能是遗憾,更悲伤的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是遗憾,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使两个人都停不下脚步,他们之间的隔膜,并不能像快刀斩乱麻那样,重修旧好,,时间太长了,沉得太多,已经没有挽救的余地,后知后觉又如何。
良多没有完成敏子想要坐着儿子的小轿车去购物,恭平想要与儿子一起去看场足球比赛的心愿。最后留下的遗憾与愧疚在记忆里更长久。用这种心情,面对接下来的人生,说母亲说过的故事给女儿。就这样传承下去也是一种良药与慰藉。
我喜欢电影中良多的老家。在电影最后的镜头里,一家人去了墓地祭拜奶奶。隔着我的电脑屏幕,我都仿佛可以闻得到那夏日里,树木在太阳的照烤下散发出来的浓烈的味道,那是我童年里包裹过我的味道。还有那响彻耳边的蝉呜声。轻易地就把我带回那些天蓝得透明的日子。而我也知道,我已回不去了,在当下中国大地上,所有人的故乡都已面目全非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改变,眼前的时光已不是旧日的风景了。但是,我相信,月还是当时的那个月吧,今晚,去做一个梦,回家,那里有我少年的时光,有看着我长大有树。有我每天走过的路,我认识路上的每一个石头。我认识树上的每一片树叶。而我认识的人,却都不在了。
下周。去看他的:万引き家族。期待しています。
歩いて歩い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