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邪所见》

《五邪所见》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1-08-12 12:43 被阅读0次

按照五脏之气法象四时的理论,再结合五行之法则,即可归纳出“五邪所见”为:“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首先解释这段中的关键词。其中的“五邪所见”,马莳云:“此言五脏之邪有所见之脉也。”而“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张隐庵对此曰:“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五脏阴阳之正气也。反得所胜(疑为所不胜之误,引者)之脉者,邪贼盛而见于脉也。”马莳:“春得秋脉,金克木也;夏得冬脉,水克火也;长夏得春脉,水克土也;秋得夏脉,火克金也:冬得长夏脉,土克水也。”“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新校正》云:“阴出之阳病善怒,已见前条,此再言之,文义不伦,必古文错简也。”张景岳:“《阴阳别论》曰:所谓阴者,真脏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凡此五邪,皆以真脏脉脉见而胃气绝,故曰阴出之阳。阴盛阳衰,土败木贼,故病当善怒,不可治也。”张隐庵对此曰:“夫内为阴、外为阳,在内五脏为阴,在外皮肉络脉为阳。在内所伤之脏气,而外见于脉,故名曰阴出之阳。邪出于脉,则血有余。经曰:血有余则怒。此正气为邪气所胜,故为不治。”

所以这段经文翻译过来,即所谓的“五邪所见”就是五脏受邪所见的脉象:即春天出现秋天的毛脉,夏天出现冬天的石脉,长夏出现春天的弦脉,秋天出现夏天的钩脉,冬天出现长夏的软脉。这就是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是不治的死症。

相关文章

  • 《五邪所见》

    按照五脏之气法象四时的理论,再结合五行之法则,即可归纳出“五邪所见”为:“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

  • 精读《黄帝内经》(第200天)

    【宣明五气篇】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

  • 悟医道真(八百五十二)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死不治。...

  • 五邪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

  • 所见(五)

    翠绿杨柳垂下头,迎春花儿欲退走。 娇红腊梅正怒放,内涵小树向天望。 小小丫头兴奋跑,贪恋美景看不饱。 春色满园关不...

  • 【汉唐经方】:精读黄帝内经(一)

    一、养生之道: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无惧,形劳而无倦 二、病邪之分: 正邪、虚邪、实邪、微邪、贼邪,最凶为贼邪,五行...

  • 黄老邪为什么邪

    个人认为黄老邪的邪主要是邪门的邪,而非邪恶的邪。黄老邪足够邪门,文才武学,琴棋书画,算数韬略,乃至医卜星相,奇门五...

  • 何为“五邪”?

    “五毒”常听,“五邪”寡闻。究竟何为“五邪”? 《难经》有言:“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谓之...

  • 金匮要略

    (13)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gu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

  •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题文诗: 刺有五邪,有持痈者,容大狭小,热者寒者, 是谓五邪.凡刺之方,不过五章,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邪所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kl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