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做世界的读者——《旅行与读书》读后感

做世界的读者——《旅行与读书》读后感

作者: 公子小觑 | 来源:发表于2017-09-09 11:53 被阅读0次

        有种说法是:“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在这样一个崇尚旅游的时代,只要有个假期,各旅游景点都是“人从众”。和旅游有关的网站、APP越来越多,因为游记出名的人也不少。不过,看游记也好、攻略也好,图片总是比文字更能夺人眼球。

        却有一本因读书而起的记旅行中点滴的书,没有一张图片,却让人心向往之。作者用生花的妙笔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食、所感刻画得真实又出彩,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

        比如说写风景:“巍峨的群山默默站在天边,你和它们的距离却如此遥远;道路宽敞笔直,每一条路仿佛都是直通往天上;平底与冰原往往宽广而开阔,眼睛看不到尽头;就连蓝天与白云看起来都比其他地方还要高远。自然大地的巨大尺幅让你心情既开朗又悲伤,开朗是因为领悟到尘世之上其实无事值得争执,悲伤是因为意识到个人存在的微不足道与蜉蝣人生的短暂局促。”

    比如说写食物:“那饭当然有酱汁,但师傅已经把酱汁和饭完全拌匀,每一粒米都裹上淡淡的棕色,深浅一致,光泽晶莹。入口时米粒软糯,甜咸适口,酱油中有鳗鱼油脂的香味和甘旨,应该也有糖,但甜味自然顺口,好像天生就应该如此。”

        这是一本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书——《旅行与读书》,作者詹宏志,书里罗列了10个旅行途中的小故事:

    在印度,因为一位地毯商人会用波斯文念诗人奥玛·开俨的诗作,而花高价买下了丝绸地毯;

    在瑞士少女峰,因为尽信书而让自己陷入了穿便服爬雪山的危险境地;

    光临了爆炸事件后的巴厘岛,风光秀丽、鲜有游人,但是时刻要感受灾难后的悲哀、无奈与无力,特殊时刻有特殊的经历。

    还有因为各个旅行书中的推荐美食而去到世界各地寻访美食的故事——可能是米其林三星的银座寿司店、可能是阿拉斯加的公路汉堡、可能是久负盛名的法式餐厅、也可能只是伊斯坦布尔街头熟食店的羊头......

        无论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食物的描写,或者旅途中遇到的人世百态,都画面感充盈、趣味十足,令人欲罢不能。

        我是在飞机上打开了这本书。

        序里,梁文道说书呆子式的旅行,不看带的衣服够不够,不看急救药品齐不齐,只看带的书是否够看、是否配环境。

        哑然失笑。

        大概我在形式上,已经有点接近书呆子了。

    (一)

    “像一个书生,看了一辈子的书,从某一天开始踏出了门,透过那些旅行中遇到的经历来回想过去读到的书中的源起和典故。”

     

        于是想到了我此行的目的地。

        最初对海的印象,是小时候爸妈的往来书信;

        后来对海的印象,是《海的女儿》里被安徒生形容为矢车菊般的蓝;

        最初对海的直观印象,是芭提雅落一地的鸡蛋花;

        后来对海的直观印象,是普吉岛差点溺死我的特别咸的海水;

        第一次国内看海,在鼓浪屿,夜晚的浪拍着海岸一声一声,隔岸的灯火映着海水,有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错觉;

        第一次在海边看日出,太阳升起的过程金芒万丈像是盖世英雄即将出场,然后印象里只剩下热,特别热;

        而现在,坐在渡轮的甲板上,海风微醺,只觉得确实如古人歌颂的蓬莱,“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海的那头,在秦始皇的故事里有仙丹,在八仙的故事里各显了神通,在童话故事里有巨龙,在《岛上书店》中像是一个以书店为中心的乌托邦,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是与世隔绝自食其力,在《基督山伯爵》里有宝藏亦即复仇的保障...

    (二)

    “有多少对于世界的想象最初都是来自于这些故事或其他人的游记?而真的抵达了,也许比想象中的更奇特,也许比想象中的更平凡,也许会失望,也许尽管失望仍然很满足。”

        我喜欢极了踏上的这座小岛高低起伏的路面,往上走是人家,往下走是大海。像是来到了宫崎骏的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里开门即见的海滨、《魔女宅急便》里繁荣的海岛,是一种开阔的海和悠慢生活构成的岁月静好。

        小岛比我想象的更平凡,没有工业,旅游业也不算发达,海以外没有见到特别优美的景色、海鲜新鲜但本地人只崇尚蒸煮。

        但就是爱死了这种平凡。

        早起沿着海岸散步,遇着了捕鱼回来的渔船上前询问他们的收获——新鲜的海蜇像果冻、八爪鱼的吸盘很有力;晚上坐在堤坝的墩子上吹海风,看半阙的月亮挂在高空、看灯塔的光映在海中,那么宁静的海,仿佛天地之大,此间独我。

        真是爱死了这种宁静平和的慢生活。

        和朋友说,这里的餐馆下午5点才开始营业,这里的公交车半小时才有一班,这里晚上7点就少有行人,这里路上的车都仿佛开得比较慢。

        仿佛回到了《从前慢》里那个车马慢的时代,这里的人是不是一生只爱一个人?

    (三)

    “也许过了三十年才抵达,但最终我们还是到了当年那些看着书想象中的地方。这里还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白天坐在礁石上,看海水一波赶上一波拍过来,溅起白色的浪花,我给自己背了两遍《观沧海》才好像能表达那刻的心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傍晚对着将颓的红日,理解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小学时会背的诗,这么多年以后终于见到了诗人咏过的景色。好像是用旅行来检验了以前学习的诗作,又像是用以前学过的诗作来赞美这次的旅行。

        “原来真的到了这些地方啊”。

    (四)

    “将世界看成一本书,与世界因为我的阅读而存在遂成了一体两面的事。故此,透过读书而进入世界就不是管中窥豹了;相反地,世界之所以完整,唯系于我在读书,书的边界即是世界的边界。”

     

        旅行穷尽处,幻想启程时。

        把世界当成一本书,用自己的脚程丈量它的每一处大街小巷、每一处碧海高山,何不是做了世界的读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世界的读者——《旅行与读书》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mo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