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能以“你”为荣?

如何能以“你”为荣?

作者: 光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05:44 被阅读0次

    李小龙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香港圣芳济书院高中部读书,那时候香港还是英属殖民地,里面白皮肤的英国学生经常欺负他,因为他是黄皮肤的中国人,黄种人那时永远低人一等,李小龙苦闷的说,“你说你是中国人,中国人不能给你撑腰,你说你是英国人,英国人不认你”,这种囧况我真是感同身受,曾经可谓是有“切肤之痛”,虽然不能上升到种族歧视的高度,但性质却是与此无异。

    大学毕业后去一个大城市找工作,当时面试的一个女生比我年龄稍大了点,可能三十岁左右的样子,问了我是哪里人之后,饱含深意的对我说,“我们这里的好多公司有个默认的行业规则,一听说是河南人,从来都不招的,但我们公司还好”,我心想,“你明知道我是河南人,当着我的面这么说,和指着和尚骂秃驴有什么区别?”,这种状况我经历的不止这一次?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些外省份的学生知道我是河南的,就会戏笑我是“偷井盖”的,为此之后再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会说是“荷兰”的而一笑置之,在学校里也从来没有说过河南话。

    外地人之所以对河南人形成如此偏见,我以前在家的时候也大概知道些原因,河南由于历史原因,相对于东北,东部,西部地区,国家政策一直力度比较低,经济偏落后,为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河南人外出打工,比如南方和江浙沪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河南人比较多,所以很多在外边很多人聚在一起就经常打群架,或者在工厂里打工的就经常会偷东西,以及偷电线或者挖井盖这些,久而久之,人们就对河南人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形成了对河南人的整体歧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批九零后自然享受到了上一代人带给我们的“荣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这批人就仿佛如在外漂泊的游子一样,找不到文化的跟,找不到那种家乡的归属感,缺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究其原因,是缺少对家乡文化的自信。

    河南在以前别称中原、中州、神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过去他的地位无可取代,每次动乱群雄割据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又有多少影响后世文明的大思想家出于此地,例如老子、庄子、韩非子、程颢、程颐,如此者,数不胜数。

    著名作家路遥先生在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写到,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像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所有受到的地域歧视,只这一段话就够了,足以让人热泪盈眶,扫除心中一切所受不公平对待。

    二零一零年,曾拍过一部电影,名字叫《胡辣汤》,让所有人了解到了河南有深厚积淀的饮食文化,里面有一个片段让人泪目,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久久不能咽气,只为了能最后再喝一口喝了一辈子的胡辣汤,这其中的感情旁人是不能体会的,但对于一个河南人来说,背井离乡能在外边喝到一碗正宗的胡辣汤就是一份无人可比的心灵慰藉。

    这其实就是文化的根,就是文化的底蕴和自信。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吾辈人不能再穿新衣走老路,让后辈人因我们而蒙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能以“你”为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nl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