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才是如何养成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书评

《天才是如何养成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书评

作者: 勇剑斩天罡_be7a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8:14 被阅读107次

    天才并不都是天生的,也是完全可以后天养成的。

    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话说就是:激情+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伯乐=天才。

    天才是如何被教导出来的?诚然,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世界顶级院校用它们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菁英。可是,一家简陋的俄罗斯网球俱乐部怎么会走出五个世界前十的网球女运动员?一个英国偏远村庄的贫穷人家怎么会有三个世界级的作家?一个达拉斯的地下录音棚又怎么能训练处多个流行音乐明星?

    说来也简单,三个因素:精深练习、激情、伯乐。

    精深练习是一切的基础。与寻常练习不同,精深练习的基本概念在于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试探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惧犯错,接着在加以改正。同时,在找到一个存在于现有能力与期望目标之间的最佳位置,再把技能组块化,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接着慢动作练习,通过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纠错,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接近目标,从而达成完美。

    不仅如此,作者还引入了“髓鞘质”这种生物概念,认为当大量的精深练习之后,人们的身体会产生对某种技能的“肌肉记忆”与“技能回路”,这种记忆与回路会随着练习的深入与坚持逐渐成为人的本能,髓鞘质就如同技能回路的绝缘体,使之得以长期保存下去。将髓鞘质与精深练习的理念结合到一起就是:在达到最佳状态前先找到次佳位置,犯错误并且关注错误,在重新锻炼自己的回路,直到技能回路达到最佳状态。

    除了练习之外,不可缺少的是激情与伯乐。前者某种程度上可以具体化为榜样的力量。比如说俄罗斯的安娜·库尔尼科娃成名后,一批世界级的俄罗斯球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1954年一个英国大学生4分钟内跑完1英里后,三年内有17名运动员突破了这个关口。显然,“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他能行,我也可以”这种来自外部世界的激情(榜样的力量)在其中居功至伟。

    练习是基础,激情是动力,伯乐或者说老师,则是明灯。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自修很容易陷入固步自封,茫然无绪的境地,这时候就需要明师的指点。指点要么是关于练习,要么是关于激情。前者的关键不是单单的动作示范,首先是提出的具体建议,比如“是这样,不是那样”,从以客观的角度发觉学生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是这么不断地讲解、示范、模仿、纠正、重复,起到每天进步一小点,持续进步,最终成功。后者能引导学生去热爱,拥有永不停止的兴趣去投入。这两种伯乐也正好反映了天才理论的本身。

    这是一本往往会被中文译名误读的书,很多不求甚解的人会认为只要在某项技能上投入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该领域的天才,其是大错特错。通读全书发挥发现,机械而痛苦的一万小时毫无意义,与一万小时相组合的首先是勇于面对错误,不断改进的练习,再加上明师的指点激励,以及强大的榜样驱动力,这才是从天才到成功的完整密码。如果能全部具备以上所有条件,或许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会变成他人眼中的天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才是如何养成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np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