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209)

详注《随园诗话》(120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四·六一】

    本朝高文良公,诗为勋业所掩;不知一代作手,直驾新城而上。如:《值夜》云:“一蓦新寒雨后生,宫槐黄叶下重城。意中故国偏无梦,风里银河似有声。万马夜嘶秋待猎,一封宵奏远论兵。杞人孤坐听残角,落月光中太白明。”其他佳句,雄壮、则:“宴罢白沉千帐月,猎回红上六街灯。”“自在骑牛今竖子,苦辛逐鹿昔英雄。”奇警、则:“风铎闲同山魅语,鬼灯红出寺门游。”“万点城乌曙鼓,一垆村酒闪风灯。”绵丽、则:“白蘋风细鱼苗长,红杏花深燕子低。”“老树无花三月半,旧游如梦六年余。”委婉、则:“白月无声秋漏永,红灯有影夜楼深。”“天涯日日思归日,觉有归期日倍长。”淡宕、则:“长河暂伏潜仍出,高岭遥看到恰平。”“才穿云过扪衣润,欲觅诗行任马迟。”至于“东南生意偕谁计,数仰江云掉白头”,则又大臣报国忧民,深情若揭矣。

    本朝赏花翎黄马褂,最难着笔。公诗云:“冠飘孔翠天风细,衣染鹅黄御气浓。”庄雅独绝。

    高文良,即高其倬(1676—1738),字章之,号美沼、种筠,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指头画创始人高其佩堂弟。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迁内阁学士。雍正朝历云贵、闽浙、两江总督。雍正十二年(1734),因庇护知县赵昆珵承修海塘工程赔项而受到牵连,“部议降调”,不久授江苏巡抚职。在担任巡抚期间,因“与总督不合,卓然孤立”而屡次被总督赵宏恩“倾陷”,赵“每齮龁(音yǐ hé,侧齿咬噬;引申为毁伤、龃龉、倾轧)之”。乾隆元年(1736)召还京师,复授湖北巡抚,调湖南。三年(1738)擢工部尚书,调户部。进京途中,过宝应,疾作,卒於舟次,赐祭葬,谥文良。原配为大学士明珠孙女,纳兰性德女儿。蔡琬为其继室。工诗文,有奏疏及《味和堂诗集》。精通堪舆术,为清代著名的风水学家,曾受命为雍正择墓地。于河北易县太平峪得吉地,雍正称许,后来葬于此。

    勋业,音xūn yè,即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晋书·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唐·杜甫《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作手,音zuò shǒu,释义:1、指工艺或诗文书画的能手。元·方回《赠存古扬茂盛卿》诗:“装潢作手今无敌,消得朝天馹骑驰。”原题注:“杭表背第一。”明·杨慎《丹铅总录·诗文用字须有来历》:“此皆近日号为作手徧刻广传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看着虽像是小品,然而非真正作手作不出来。”2、泛称制作者。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四》:“壁画及造象,梵刹及神祠中有之,间或出于名手。近时假破除迷信为名,任意破坏,当考核作手,指定保存。”

    新城,指清代诗人王士祯。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清时属济南府,民国时改名桓台县,今属淄博市)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山东新城县。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置新城县,隶属济南总管府。元朝先后属淄州路、淄莱路、般阳路。明洪武九年(1376),属淄州,次年改属济南府。清承明制。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存县、道,新城县隶属济南道。1914年1月,因与吉林、直隶(今河北)、江西、浙江、贵州五省新城县重名而改名,以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改称耏(音ér)水县。4月,改称桓台县,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属山东济南道。后划归淄博市。

    一蓦,音yī mò,意思是一大步。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这里两步为一蓦,急急下街衢。”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恨不得到这一座濯龙门侧,将两步为一蓦。”蓦:本义是上马,后来引申为突然、猛然的意思。一蓦中的蓦,是否将“上马”引申为马的步伐。在本条诗话中,“一蓦”,应该是雨后降温来的比较快、幅度也比较大的意思。另,古诗词中有“蓦波”一说,唐·李贺《送沈亚之歌》诗:“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宋·陈杰《罗寿可再如旧都作归来窗以为亲悦劝之归者皆》:“蓦波一叶故都怀,短世闲身发方黝。”宋·洪刍《青原台》词:“凫汀鹤渚江在前,青原入望山苍然,蓦波轻泛一叶船。”此处的“蓦波”,应该是指比较宽的波浪,但不是巨浪。

    重城,音zhòng chéng,一般指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宋·苏轼《荆州》诗之一:“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亦泛指城市、城墙、内城与外城;或专指宫城、都城。唐·李白《鼓吹入朝曲》:“搥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宋·王禹偁《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其来旧矣。”按:辞书里都将“重城”注音为zhòng chéng,我认为,在指内城与外城时,当读成“chóng chéng”,有“重重叠叠”之意方妥。

    宵奏,音xiāo zòu,连夜向皇帝递送的紧急奏折。宵:夜。奏:臣子向君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杞人,音qǐ rén。意思是借指无端忧虑的人。战国《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残角,音cán jiǎo。意思是远处隐约的角声。角,是动物头顶或鼻前长出的骨状突起物,前端较尖,用于攻击或防卫。它可以制成一种吹奏乐器,由于吹出的声音响亮而又传得远,多被用于军队中的通信与指挥。因为这种军中乐器以角制成,所以也就以“角”为名,所谓“号角”“鼓角”之“角”正指这种吹奏器。角声,常喻指军队、战事。

    太白,音tài bái,此处指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古星象家以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以喻兵戎。

    杞人孤坐听残角,落月光中太白明。此句是说,他在值夜期间,孤身独坐,听到军营的号角声,无端忧虑(实是未雨绸缪)起国家安危,遂连夜起草递交了一封论兵奏折。至天亮时分,月落于西,金星闪烁,却是天下太平之象。高其倬如此来写,将自己说成“杞人”,并强调天有太平星象,这是在封建高压下的一种自保。因为皇上不喜欢人家说国家将有战事,天下不太平。

    六街,音liù jiē,释义:1、唐代都城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的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唐·薛逢《六街尘》诗:“六街尘起鼓冬冬,马足车轮在处通。”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前蜀·韦庄《秋霁晚景》诗:“秋霁禁城晚,六街烟雨残。”《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城池广阔,六街内士女骈阗;井邑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清·徐发《早春》诗:“新月如钩挂碧空,六街游眺兴无穷。”

    竖子,音shù zǐ,释义:1、童仆。《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郭庆藩集释:“竖子,童仆也。”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荀子·仲尼篇》云: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2、小孩。《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呱呱竖子,号啕失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笞怒废於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风铎,音fēng duó,风动体鸣乐器。古代寺庙、塔的檐下所悬之铎,大风吹动铎舌碰击铎体而发音。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宋·张耒《宿柳子观音寺》诗:“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

    山魅,音shān mèi,传说中的山中精怪。如山魈之类。唐·吴融《沃焦山赋》:“山魅射影,水弩为创。”《西游记》第三六回:“啸风山魅立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

    鬼灯,音guǐ dēng,指鬼火。磷火。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叶葱奇疏解:“鬼灯,指燐火。”磷火,俗称鬼火。旧传为人畜死后血所化,实为动物尸骨中分解出的磷化氢的自燃现象。其焰淡蓝绿色,光弱,低温浮游空中,常见于夜间野地坟墓间,故称民间称“鬼火”。由于现在几乎没有新坟墓地,因而极少见了。

    城乌,chéng wū,城头上的乌鸦。唐·王维《早朝》诗:“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唐·李白《庐江主人妇》诗:“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唐·温庭筠《更漏子(其一)》词:“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曙鼓,音shǔ gǔ,意思是报晓的更鼓声。唐·韩愈《石鼎联句》序:“斯须,曙鼓鼕鼕,二子亦困,遂坐睡。”明·张四维《双烈记·勉承》:“更残灯暗,梦回衾冷,曙鼓邻鸡相应。”

    白蘋,音 bái píng,亦作“白苹”,一种水草,又名“水蘋”,中文正式名“水鳖”,是水鳖科水鳖属的浮水草本植物。须根长达30厘米;茎匍匐茎顶端生芽;叶有时伸出水面,叶心形或圆形,远轴面有蜂窝状贮气组织;花膜质地透明,具红紫色条纹,长椭圆形,萼片近圆形,花瓣白色,基部为黄色,宽倒卵形或圆形;果状球形或倒卵圆形。花、果期为5—10月。由于叶背有广卵形的泡状贮气组织,用来储存空气,外形象鳖,所以叫“水鳖”。易与“浮萍”、“四叶蘋/田字草”等相混淆。

    生意,音shēng yì,此处指活儿;工作。《西游记》第一回:“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去。”《说岳全传》第六五回:“小可因做过衙门生意,熟识的多,再无人来查察,众位相公尽可安身。”施英《七论上海的罢工潮》:“厂中不容老年工人,见工人年龄稍大,即停歇其生意,毫不顾其生计。”本条诗话中“东南生意偕谁计”句,或是高其倬任闽浙总督时所作。

    花翎,音huā líng,清代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

    黄马褂,音huáng mǎ guà,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清代典制里有时也称“黄褶”。亦作“黄马袿”。清代的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清·昭梿《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还是花翎、黄马褂、‘硕勇巴图鲁’、记名总兵呢。”王闿运《皇赠侍郎赐祭葬光禄大夫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寇平,加号达冲阿,赏黄马袿。”亦省称“黄袿”。清·黄遵宪《冯将军歌》:“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花翎飘。”根据清官制规定,有四类人可以穿著淡黄色的黄马褂: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著黄色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因为是因职而穿著,离开工作岗位,或者非与皇帝同行时便不能穿。第二类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的。清代皇帝至咸丰为止俱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色,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第三类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这就是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第四类是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

    孔翠,音kǒng cuì,释义:1、孔雀和翠鸟,亦单指孔雀。汉·王粲《迷迭赋》:“色光润而采发兮,似孔翠之扬精。”《文选·左思》:“孔翠群翔,犀象竞驰。”李善注:“孔,孔雀也;翠,翠鸟也。”2、孔雀、翠鸟的羽毛。《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艰、孔翠、虎魄。”《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以金银为铠胄,具装饰以孔翠。”3、喻精华。《隋书·经籍志四》:“晋代挚虞(挚虞,字仲洽,西晋谱学家),苦览者之劳倦,於是采擿孔翠,芟除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2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nz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