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王东岳老师的哲学课,其中讲到人培育作物,驯养动物,我觉得很有意思,记下来。
人类用脑很多,脑细胞只消耗葡萄糖,即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水果中的果糖可以转化为葡萄糖,黑猩猩会吃水果,俗话说“猴子爱吃桃”。但是水果很容易腐烂,不易保存,除了水果外黑猩猩会吃很多其他东西,它是杂食动物。
到了现代智人,会从种子中获取碳水化合物,尝试培育种子,其中讲到:
人要生存,吃的主食里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8%。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是8%,考古学家发现远古先民在黄河流域培育过水稻,后来不种了,到现在的南方,称为“鱼米之乡”,水稻却可以大量种植,南方水多,温度湿热,适合水稻种植。水稻的蛋白质含量是4%.单纯吃水稻是不行的,在南方有很多鱼,正好可以补充主食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记的不太清楚,好像是非洲的一个岛国,因为是海岛,与外面隔绝,当地人吃的主食蛋白质含量不够8%,当地人想出结网捕捉空中蝙蝠的方法,来补充蛋白质。
人的一个自然规定性,对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结构有根本性的影响。
你看南方被称为“鱼米之乡”,鱼和米都含有人所必须的蛋白质,人吃的主食蛋白质含量要大于8%,才能生存,米的蛋白质含量是4%,鱼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5%以上。加起来正好超过8%。
这样看的话,我们看到的世界,下面都有严密的逻辑,是数字。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友好亲切的界面,但它的下面是冰冷的操作系统,是枯燥的二进制符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