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群体管理

课堂群体管理

作者: 江左镇刘楼小学王晓楠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1:27 被阅读0次

    班里的小程同学是一个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的同学,他非常聪明并且早熟,但是自制力却很差。对于他犯的错误,我总是对他采取说服原则或疏导原则。

    同学们看到我对小程同学是这样,他们就肆无忌惮的违反纪律。这学期开学后,小程同学和小苏、小企,小端木四人一起玩。刚开始,我对于他们四个在一起玩并没有很反对。后来我发现他们四个总是在上午第一节课的课前从宿舍慢慢悠悠的到教室。起初我也没有在意,我观察了两个星期之后,他们是天天如此。据我所知,他们是班里最先吃完饭的:七点下早读,八点二十预备;他们总是七点二十五左右就吃完饭了,洗碗也是最快的;每天上午八点十分左右,他们几个从宿舍晃悠到教室。

    后来又经过了解,他们每天都要去宿舍的原因原来是小企和小端木不想倒便桶,所以和寝室长商量:他们两个不倒便桶,每天去宿舍值日。小程和小苏之所以每天去宿舍,是为了和小企和小端木玩,并不是天天去打扫卫生。了解过后,为了避免他们再这样,要求他们在八点之前都要到教室看书或写作业。

    后来和同事交流过后,同事告诉我一个方法:在一星期之内,要求他们四个同学看到彼此时,装作互相不认识,不能说话,不能在一起。如果表现好,以后可以适当放松要求,如果表现不好,就一直要求。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观察,他们会比之前好一点,没有像以前一样“形影不离”。但是中午午休的后半段,还是以他们四个为代表进行捣乱,影响其他同学休息。

    以上四位同学所组成的是班级里的小群体。课堂里的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学校可以说是个大群体,年级、班级则是不同层次上的群体,班里还有各种小群体。

    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的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助长还是惰化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⑴教学活动的难易;⑵竞赛动机的激发;⑶被他人评价的意识;⑷注意的干扰。

    教师在管理正式群体时:⑴要选好班级正式群体中的领导;⑵注意引导和支持;⑶适当授权,鼓励学生的自主管理。

    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它是同伴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非正式群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⑴成员之间互相满足心里需要;⑵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排他性;⑶受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的支配,行为上具有一致性;⑷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的程度。

    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要注意:⑴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⑵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⑶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课堂管理需要注意协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要注意:⑴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互相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团结的集体。⑵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在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同时,还要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教育、引导和改造,必要时依据校规、法律加以惩处或制裁。

    我们班的四位同学所形成的是非正式群体。他们在劳动方面是积极的,但是在遵守纪律方面是消极的。对于他们劳动积极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他们所形成的消极影响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为了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我不仅要对他们四个进行引导和教育,还要对班级正式群体进行巩固和发展,满足成员的归属感需要,促进彼此之间的互相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团结的集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群体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pz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