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型文本教学设计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猜想诗歌歌咏的是哪种植物。齐读“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这首诗是著名作家茅盾的《题白杨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茅盾先生用另外一种文体形式散文书写的《白杨礼赞》。
首先问一下,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崇敬和赞美。
现在让我们初读课文,请将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划出来。我们会发现,哪个词反复出现?对,是不平凡!朗读时,一定要把它重读,还有哪些词也要重读,对“实在”“决不是”“高声赞美”。同学们读得热情洋溢,整个教室都充满了这种炽烈地赞美之情。
现在我们精读1—3段,以“白杨树的 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头,然后提炼具体语段中的句子或词语重新编写成一首小诗,进行创意表达与朗诵。同学们分别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气质,象征意义”(板书)的角度,提取作者文字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去完成了创意诵读的小诗,不少同学还特别做到了句式的整齐和押韵,朗读得也声情并茂,韵味十足。给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享,我们发现主体部分分别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象征意义三个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那么本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这个总分总的结构也实在是“不平凡”哪!
那么,这篇散文作者要赞美的仅仅只是白杨吗?哦,从八段可知作者实际上是在赞美北方军民,赞美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那么,作者是如何从赞美白杨过渡到赞美抗日军民的?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来设计一下本段的朗读方案吧,可以小组合作演读一下。好,现在我们有请第二小组给我们朗读。嗯,真好,本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构成一个递进式排比,所以四个反问句依次由一个男生领诵——全体女生——全体男生——全班齐诵的形式,很好地演绎作者情感的递进与炽热。为他们鼓鼓掌吧!
在抗日最艰难的岁月,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的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能捍卫这广阔土地的便是这如白杨般极普通而又决不平凡的广大抗日军民,他们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鲜血写出新中国伟大雄壮的历史。现在我们用最炽热的情感朗读最后两段,表达我们对那些为缔造新中国而抗争甚至牺牲的伟丈夫们的最高崇敬与赞美。
愿我们在自己广阔的生命原野,纵横决荡,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做生活里的“伟丈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