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5)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学习笔记:
这一章是讲治国的道理。具体说来,孔子告诉我们应遵循三大原则:
第一:“敬事而信”。具体可以拆分为“敬事”与“而信”。
首先是敬事,事是国事。敬是恭敬、谨慎、专一,兢兢业业。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任何一个团体,公司、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导人首先要自己做到敬事,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尽心尽责,素位而行。那领导人的职责是什么?应该为什么而尽心尽责。大学中讲,“邦畿千里,为民所止”,“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千里的疆土,不是用来统治占用享受的,而是让百姓在上面安居乐业,如父母养育他们、庇佑他们。领导者自当如此,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上天赋予更大的能力、学问、德行、资源,当然也要有更大的使命、责任、担当。治国治企,绝不是只为一己之利,而是为百姓之利、国家之利、天下之利才可配得上领导者这个称谓。因此,领导者必素位而行,躬身垂范,勤勉执政。
其次是“信”。信是诚信。民无信则不立,信是立国之根本。民众何以能有信心呢。领导人必须要“敬事”,远离投机取巧、享乐放逸、贪婪占有。真正的以民为本,诚信经营。将自己的精力扑上去,把平台搭建好,制度建立好,环境打造好。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且有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价值并获得相应所需要的回报。并且不断居安思危,勇于开创,让大家看得到未来和前景。那么,自然能获得大家的信赖与追随。
第二:“节用而爱人”。即“节俭”与“爱人”。
首先节用就是节约,对财物节约。《易经》里说,“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一个国家、政府、企业,他的收入来自百姓,来自所有人共同的创造。假如在上者,不节俭,太奢靡,注重面子工程,花费过大。就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花的多了,自然能留给百姓的就少了。清朝为什么会亡国?与慈禧太后有直接关系。慈禧太后挪用了组建北洋舰队的军费来建造圆明园,为了自己的享受,浪费奢侈。给百姓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而且又使国防的力量削弱,所以才遭到八国联军入侵的屈辱。《大学》中讲,“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是讲治国之道。“生之者众”是生产很多;“食之者寡”是消费很少”;“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是我们的生产效率很高,很快。但是消耗、花费缓慢,这样财富就能保持充足。这是生财的一个要诀。所以“节用”很重要,一国如此,一个企业不也如此吗。如,稻盛和夫先生对所经营的企业始终要求保持高利润率以及高内部资金储备率,背后即是在贯彻这个经营哲学原理。
其次,是爱人,这里的爱人就是爱民。在上者,要知道民间疾苦,爱护关怀百姓,以百姓心为心。孟子讲,天将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天降生一般的人,也降生了君王、老师。这些君主和老师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所以,若上位者不爱民,即不能为上。而爱人就是体现在敬事而信、体现在节用、体现在使民以时。
第三:“使民以时”。“使民”是让人民去劳作或者征用民力不要过度。古时候是农耕社会,农业占主导地位,所以一年四季按照时节领导人民去从事生产非常重要。如果不按照时节,违天时而作,就很难丰收。其实不仅有农业周期、还有经济周期、观察时运、时节因缘,做适当的调控,顺时而为,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逆着天时来运作,则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有灾祸产生。
其次,征用民力去打仗或者做土木兴建等要避开农时。当然从爱民的角度,也不要过度征用民力,横征暴敛会导致民不聊生,矛盾激化。结合当今社会,“使民以时”同样也是我们一方面要尊重规律,另一方面要仁者爱人,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规律,重视教育培训,不要拔苗助长,过度透支。
以上便是孔老夫子交给我们的有关治国的三个原则,言近而旨远。在《朱子集注》中,朱子引用程子的话说:“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程子说,这一章孔老夫子的话看起来很浅显,治国之道只讲了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很深,不难懂,但是,在当时孔老夫子的那个时代,周朝末年,八百诸侯国,如果都能做到这三句话所说的,这个国家就大治了。圣人的话听起来虽然很浅显,可是这里面上下贯通,下可以治家,上可以治国、治天下。
真理是超越时空的,孔老夫子传授的这三条治国要领拿到今天也同样适用,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治理企业,如果领导人都能做到的,相信也可以达到大治。
妙行2020.9.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