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内容付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内容付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作者: 醉起萧寒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14:46 被阅读73次

    首先特此声明:该文章为【望月】原创,微信号为:wangyueblogging。
    本人秉着记录并分享优质内容的心理发布这篇文章,并无相关利益,希望原创作者和各位读者理解

    3月7号,传说中的“豆瓣时间”如约上线,诗人北岛和他的16个朋友为豆瓣站台,推出了第一个付费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完整课程有102期,价格128元,可谓良心。

    我想,豆瓣做文艺方面的小众内容付费课程,一则当下内容付费之风正热,二则是去年《豆瓣电影生活日历》卖了几百万给了豆瓣信心。

    个人愚见,走文艺路线的“豆瓣时间”会成为一个小众产品,在众多的内容付费产品中也只是一个小插曲,音频课程的方式也并没有多少创新,但它依然十分有意义,因为这代表着内容付费开始向垂直细分领域发展。

    去年随着“分答”火起来的还有“知识经济”,或者叫做“知识付费”这个词,但我更喜欢叫它“内容付费”,因为目前大多数付费产品所提供的内容,其实和知识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多的是在售卖经验和影响力。

    我将时下热门的内容付费产品大致分成了五类,逐一来说说。

    ** - 付费问答 - **

    据我了解,付费问答产品模式最先起源于「大弓」,创始人微光和我有点赞之交,随后被同样有点赞之交的姬十三老师用「分答」发扬光大,随后的事情大家估计都有了解,知乎开始推之前的实验产品「值乎」,联想做了个「知了」,垂直领域有「雪球问答」,微博去年底也上线了付费问答。

    最近在用的付费社群「小密圈」也植入了付费问答环节,感觉付费问答将作为一个功能,成为更多垂直领域产品的标配。

    付费问答清一色的文字提问、语音回答,因为语音更容易给人以服务感,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姬十三老师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得来的。

    尽管所有的付费问答产品都宣称自己是在帮助知识变现,但事实上最受欢迎的内容一直是对明星大V和网红以及成功人士的猎奇。

    这可能与付费问答的设计有关,一方面两三分钟内很难说出什么干货,另一方面,除了这些知名度高的人,我不知道其他人能回答什么,更不知道是否值得信任。相比之下,我倒是觉得知乎可以尝试在问答末尾搞个赞赏功能,给自己喜欢的优秀回答打赏,是个不错的选择。

    ** - 付费专栏 - **

    付费专栏这块其实一直有人在做,我知道大辉一直在搞「1024小道通讯」,看上去卖得不错,朋友很推崇赵赛坡的「I/O」,但这些都属于小打小闹的个人行为,真正让付费专栏火起来的,还是罗辑思维旗下「得到」的付费专栏。

    你看,李笑来老师有12万多订阅用户,按每个199元/年来算,每年收入2400多万,李翔的商业内参订阅用户9万多,年收入1800多万,眼热吗?

    我也眼热,可我知道这和我没什么关系,「得到」一共有18个付费专栏,除了罗胖标价1元之外,其余都是199元,一年产生了将近1.5亿的付费,可这些作者都是头部中的头部,实力、时机和包装缺一不可,后来者要想有这样的收获,太难。

    对于用户来说,199元在36氪的「开氪」订阅 keso老师一年的文章值不值得?我觉得太TM值得了,但我不可能只看keso的文章啊,我能接受的付费订阅专栏可能在10个以内,所以有个筛选的问题,也就是说先做的可能会有一定优势。


    某互联网从业者的付费订阅清单

    可能大家会比较期待马化腾亲口承认的微信付费订阅功能,但依之前微信公众平台相关功能的做法,极有可能采取邀请制逐步推开,而前几批获邀的仍然是头部作者,这样做也不无道理,比如赞赏刚出来的时候,我心痒痒一心想要这个功能,然而真正用上之后,又不得不面临更多的烦恼——很少能赞满三排,略尴尬。

    ** - 付费社群 - **

    付费社群的探索由来已久,各种QQ群、微信群、支付宝群以及附属产品层出不穷。

    我知道李笑来曾收7000,王东烽收980,池建强收1024,李笑来的“共同成长”以及“七年就是一辈子”两个群更是为其带来了两百多万的收益。这当然是个例,但最近在小火了一把的「小密圈」让更多的人可以体会付费社群。

    「小密圈」的创办人吴鲁加同学似乎很推崇KK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简言之,就是如果你有差不多1000个铁杆粉,那么恭喜你,虽然你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是至少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了。

    的确,如果入群费用为199元/年,那么1000个铁杆粉每年就有小20万的收入,可实际上,我建立的「望月读者圈」20天就100来个用户加入,尽管我认为我一个月内提供的内容和服务就超过99元的价格,何况这个价格是永久有效的,但用户不认同,又或者不知道这个圈子,也不了解它的价值。

    我问过一些朋友,他们的情况当然比我好很多,但离预期还是有蛮大差距,一般来讲,如果有10万粉丝就应该有1000个铁杆粉丝,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当然,这里面恐怕也有窗口期的问题——我知道你的圈子不错,可是我已经加入大辉老师的了……

    据我观察,相比于读者群,一些主题明确的圈子更容易吸引用户付费,比如好友田源建立的“互联网人学买房”圈。所以,做社群,要么得够“红”,要么得够“专”,又红又专自然是极好的。

    ** - 付费课程 - **

    可能大家会觉得付费课程是所有这些付费产品中最难的,但我觉得恰恰相反,付费课程可能是普通用户离内容付费最近的模式,也是所有内容付费产品中离知识最近的一种。

    除却小鹅通这种直接依附公众号搭建付费课程体系的服务,其他付费课程大多是有平台的,这就意味着出了靠自己单枪匹马地宣传,还可以依托平台推广。

    像知乎Live就可以在知乎站内推广,而喜马拉雅不但会帮你推广付费课程,还会参与选题把控、课程框架方面的工作,从刚需度(刚需or非刚需)和受众面(大众or小众)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减少作者运营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容本身,当然弊端是你得跟平台分成,有些比例还不小。

    还有一条是付费赞赏,已经融入到前面几个环节,就不再赘述。

    ** - 我的结论 - **

    会有越来越多的付费产品出现,尤其是在垂直细分领域。

    内容付费产品存在窗口红利期,一般来说,越早进入越受益

    整体来看,付费内容所占比例不会很高,我估计,1%的创作者会收费,而大概10%的用户会付费,剩下的大多还是免费模式。

    内容付费的内容受欢迎度:****经验 > 好奇 > 释疑解惑 > 知识 > 人脉。

    当前存在的内容付费产品形态,把控程度由难到易:付费专栏 > 付费社群 > 付费问答 > 付费打赏 > 付费课程。

    内容付费最终受益的是头部用户,即拥有大量粉丝的人(网红、明星),在某领域有相当话语权的人(大V),能持续产生高质量内容的人(资深作者)、事业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善于运营的人。
    如果你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人,那么洗洗睡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内容付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ww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