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共读《百喻经》
《百喻经》第一周第四天

《百喻经》第一周第四天

作者: jn_2017 | 来源:发表于2022-02-24 15:35 被阅读0次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疽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

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至毁曽(zi毁谤非议)。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赞美他人,本来是美好的事情,愚人却为赞美父亲引人嗤笑,原因有二:其一,赞美的目的应该是真诚的、由衷的。愚人的赞美是为了攀比,并不是真诚的。其二,赞美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愚人的赞美是"自行创造的",不是他听到的更不是他看到的。

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钱财,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鑿(ji未烧制的砖坯)作楼。愚人见其垒鑿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作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佛教用语,指出家和在家的男女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信众,亦称四众、四部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指佛、法、僧),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这故事让我想到"只吃最后一个饼"的故事,如出一辙-

一个赶路人,连续走了老半天的路,都没有见到卖东西的地方,觉得又饥又渴,直到傍晚,才找到一家小店,买了七个煎饼来吃。

他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吃下六个半,才停下来喝口水,觉得肚子发胀,已经很饱了。

这时突然觉得十分后悔,用手重重地打着自己的耳光,自言自语地说:「我所以吃饱,是因为吃了这最后的半个煎饼,早知如此,我就该先吃这半个饼,岂不是可以省下六个饼的钱吗?唉!真是笨死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都是告诉我们要打好基础,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从基础的细节开始,才能筑就高楼大厦,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收获丰收的果实,可还是有人想走捷径呢!

婆罗门杀子喻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min悯)其夭荡,是以哭耳!”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豫哭?”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子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愚人,自私自利的人,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太可悲。为证明自己的预言正确,不惜杀害自己的儿子。人常说"虎毒不食子",此愚人不仅愚,而且太毒,毒过猛虎。

现实中的愚人,大概也知道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至于做出杀子的事。但为人父母者,有若干将子女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为孩子设计好学习生活的一切,甚至孩子成年成家后亦不肯得体退出。这其中有的是不相信孩子,不敢放手;有的是为自己的面子,只想让孩子为自己争光,不顾孩子的个性喜好。这后一种,也是愚人之一类吧。

相关文章

  • 《百喻经》第一周第四天

    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

  • 百喻经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

  • 《百喻经》

    从前有个愚笨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招待他吃饭,他嫌菜肴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些盐。加盐后菜肴变得味美,...

  • 《百喻经》

    《奴守门喻》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做事情时候,更是要能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根本症结所在,入场才能对...

  • 《百喻经》

    《二子分财喻》 我们知道这位大臣的两个儿子的确笨得可以,他们竟然为了把财产分得平均,听从愚蠢老人的意见,把所有的瓮...

  • 《百喻经》

    譬如有蛇,尾与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走。放尾在前,即堕火...

  • 《百喻经》水火喻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

  • 争来争去,互不相让,这是夫妻相处的大忌

    这是《百喻经》里边的一个小故事,很好玩。 《百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传入我国。称其“百喻”,就是指有一百...

  • 《百喻经》灌甘蔗喻

    (一六)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

  • 共读《百喻经 》第四天

    《叹父德行喻》:读完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愚人,故事中的那种人正好比世间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本想称赞人的德行,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第一周第四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yo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