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You just need to be good enough

“You just need to be good enough

作者: 个人成长教练周育楠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11:43 被阅读0次

    继续《The Power of Bad》的阅读分享。

    这是本很奇怪的书,明明整本书都在讲“bad”,但却能让人时不时地松口气。比如当我看到以下这一段的时候:

    “自弗洛伊德学派把孩子的神经症归咎于父母以来,家长就决定自己肩负沉重的责任,必须事事做对。但近期有关负面效应的研究让人们松了口气,因为研究显示,这些努力的影响被高估了

    对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一些最鼓舞人心的证据来自对智力的研究……决定孩子智商的有两大主要因素:基因和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成长在低收入家庭,家长是未受过良好教育或事业有成的成年人,孩子就不太可能充分实现智力潜力……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恶劣的环境压倒了优秀的基因。

    但对于社会经济阶层较高的父母而言,环境几乎无关紧要,他们子女的智商几乎完全取决于基因。

    父母拥有学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属于中产阶级还是富人,事业上马马虎虎还是非常成功,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在一定水平之上,教养方式并不会对子女智力构成太大影响。

    有钱的父母可能会为子宫里的胎儿放莫扎特的小夜曲,聘请最好的家教,让孩子上昂贵的学校,但他们并不能显著提高孩子的智商。

    通过避免负面环境,他们可以确保孩子的遗传潜力得到发挥,但仅此而已。

    相同的规律也适用于育儿的情感层面。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桑德拉·斯卡尔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只要避免暴力、虐待,不要漠不关心即可,除此之外,父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差劲的教养方式会伤害孩子,极其认真负责也未必能让孩子更快乐或更健康。

    鉴于上述结论,一些心理学家建议家长放松神经。不必追求完美,也不必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得参加每一场足球比赛,做个“足够好”(即好得恰如其分)的家长即可。你的孩子仍然会有不错的表现,你的婚姻和生活中其他领域也将因此获益[1]。”

    这段话的意思,和上一篇文章里讲的“爱情中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是同一个道理。

    我们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选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培训班,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教他学习,教他处理人际关系,学各种心理学知识帮他处理情绪,带他去博物馆美术馆天文馆,带他运动、旅行……

    这些都很好,但它们的影响被高估了。

    只要我们给孩子的条件在一定水平之上(我相信现在的绝大部分家长都能达到),给他稳定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额外的“好”的教养方式并不会对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发展有很显著的影响。

    而能显著影响孩子潜力发展的,是负面的、具有伤害性和破坏力的教养方式。

    也就是说,只要不作“恶”,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平静的、稳定的环境,你传给孩子的优秀基因潜力就能够发挥出来。


    有点颠覆,是吗?

    再回到那句话: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坏比好更强大。

    为什么伤害会给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这里引用新西兰的政府注册心理师张艺的解释(引用经授权):

    被对方伤害的经历威力确实大。而且我们也很容易记住。这不代表我们没有良心——只记得坏的,不记得好的。我想补充一下的是,为什么“坏事”容易被记住,影响大。

    (注:这张图展示的是“感受脑”(大脑边缘系统)的结构和作用。这里是我们的情绪中心,丘脑监测危险,海马体注意到危险,杏仁核启动反应。这个系统的反应速度是“思考脑”的80,000倍[2]。)

    (注:这张图展示了“杏仁核挟持”过程,当危险出现时,“感受脑”会和“思考脑”脱节[2]。)

    当对方用言语或行为伤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大脑里的amygdala(杏仁核)很快就会被激发起来。

    杏仁核激发后,堵住了thinking brain(思考脑),使我们无法冷静思考,很冲动。

    杏仁核同时又加深我们的记忆,进行emotional learning(情绪学习),让我们好好记住,这次我受伤了,以后要react(反应)——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跑),很本能地保护自己。”

    所以当我们用言语或行为伤害孩子的时候,他们的“感受脑”就会迅速反应,表现出对抗(fight)或逃避(flight)。同时,杏仁核的反应又会让他们牢牢记住,这次我受伤了,下次再有的话,我也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吼了一次孩子“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写完作业!”,后面一吼再吼的时候,孩子并不会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而是离那个样子(以及我们)越来越远。

    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也许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玩具和冰淇淋,甚至不需要那么多的亲吻和拥抱,而只是需要一个让身体和心灵都安全平静的空间而已。在土壤厚实、阳光水分充足的花园里,他们依靠内在的生命力,自会长成本来可以成为的样子。

    育儿和爱情一样,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不做些什么呢?

    照例,再来一个“Not-to-do List”。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赵昱鲲教授总结了六种父母用来管教孩子的心理“武器”,可以作为提醒我们“不作恶”的清单[3]。

    1. 百搭武器—拳头

    【话语】“我都是为你好!”

    【特点】中国父母最常用、最顺手的武器,可以与其他任何武器搭配使用。

    【注意】使用时务必理直气壮。

    2. 霸王枪

    【专业名称】否认感受

    “这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不许哭!”

    “一次考100分有什么高兴的,你看小明,回回都考100分!”

    【使用方法】通过否定压制、或者质疑孩子的感受,从心理上控制孩子。

    【后果】短期内让孩子听话,长期会使孩子怀疑自我价值,影响自我整合。

    3. 瓮金锤

    【专业名称】压制思考

    “小孩子懂什么?”

    “你这都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好学习才是正事!”

    “要对别人有礼貌,别问为什么!”

    【使用方法】不让孩子独立思考,从而更好地控制孩子。

    【后果】短期内让孩子听话,长期会使其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4. 狼牙棒

    【专业名称】激发内疚

    “我可都是为了你好!

    ”“我为了你这么努力赚钱,你还不好好学习!”

    “我为了你都不工作了,你怎么还这么对我!”

    【使用方法】用言语和行为让孩子感到内疚,从而控制孩子的心理。

    【后果】让孩子觉得自己是麻烦的根源,产生焦虑和内疚。

    5. 离别钩

    【专业名称】有条件的爱

    “妈妈最喜欢听话的孩子!”

    “你再哭,我可就不喜欢你了啊!”

    “哇,考了100分,真是妈妈的好儿子啊!”

    【使用方法】根据孩子的表现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爱不爱,爱多少。

    【后果】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降低自我价值和安全感。

    6. 照妖镜

    【专业名称】动机分析

    “你不想去奥数班,不就是因为懒吗?”

    “你就是故意的是不是?”

    “你这么做就是自私!”

    【使用方法】向孩子指出他的“真正”动机。

    【后果】打击孩子自尊,影响孩子自我整合。

    7. 打狗棒

    【专业名称】激发焦虑

    “考不上大学,你就去要饭吧!”

    “学习不好,你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被社会淘汰。”

    【使用方法】用过高的目标或夸大的危险激励孩子努力。

    【后果】孩子以后容易过度焦虑。

    今天的这篇文章,也许前半段让你长舒口气——“其实我不用那么努力啊”,后半段让你的胃部缩紧——“我干的那些‘坏’事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呢?”甚至你也可能会开始历数自己父母犯过的错,接着把这些错和自己现在的问题对号入座。其实这篇文章真正想要说的是,做父母其实没那么难,你不需要很成功,很有钱,不需要有很多育儿知识,不需要事事做到完美。你只需要有一颗园丁的心,用爱和善意给你的小花儿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它自由生长即可。这里的“安全”不是说你把它放在温室里不让它受到任何外界的伤害,而是你作为园丁,不要去干扰它的生长。

    即使哪天不小心踩到了花儿,也不要过于自责,它的生命力可是很强的。

    咱们一起静待花开吧。

    End

    参考资料:

    "The Power of Bad", Roy F.Baumeister, John Tierney

     "Emotoinal(Amygdala) Hijack!!",Brain Mind  Specialist, June 1, 2017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培训课件

    关于这本书的其他文章:

    做错一件事,要做对几件事来弥补?| “四比一定律”

    爱他又伤他,伤完还能继续爱?| 关于爱情

    作者简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You just need to be good enough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gq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