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相信在舍与得之间,必定存在着一个公式,只要输入愿意舍弃的代价,就能得出能够得到的回报。哪怕像帮助他人的事情,都能变成功利的道德行为,心心念念想着别人接下来该如何表现,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对方是个社会人,懂得礼尚往来的规矩,又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那么多半想法不会落空,于是公式得到验证,满心的欢天喜地。如果对方既不社会,还打算占人便宜,那这舍得的想法必然落空。一切的付出沉没之后,人就难免陷入委屈、埋怨、悔恨、焦虑、愤怒,不仅伤了自己的精神与口碑,还捅破了彼此之间的那层窗户纸,把最后的那点意思变得没有一点意思。
舍得舍得,舍的不是自己的某种资源,舍的是自己的头脑中那个不切实际的等号。古人云: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既然选择了某条路,就不要想着拿它与未来作某种等价交换。选择的路即是价值本身,而不是所谓的筹码,否则难免招来羞愧与背离。
舍得舍得,舍的是心头放不下的自己,得到的放下后的释然与解脱。与其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绑定,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活成自己,非如此不能与惊喜相遇,非如此不能尝到为人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