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很多事情一旦开了头便不要轻易结束,除非是那是一件被广泛认知的坏事情。
这份关于初心的文字,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提纲没有架构,更没有深度的思考。甚至开始只是想写一篇因那起交通事故而印象深刻的“60岁”,且短文的名字叫《耳顺》,重点是记叙血肉亲情,同时表达祝福之意。
但这些记叙不小心便把我引入了初有记忆的时光,童心也好,少年情怀也罢,总之是触碰到了真正的初心。甚至相信,自己的初心其实也是父辈祖辈心的延续。所谓原生家庭的罪与罚,很多东西可能延续于血脉之中。
文字的意义在于含蓄,记叙的魅力在于未必真实。引用一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来开启时光之旅吧。
是谁?来自哪里?将去何方?很多人引用过这三个问题,我也常常问自己。
概括一下想要写的人,以第三方的眼光看:贫农,第五子,被收养,六十年的沧桑,耳顺之年仍不顺。
但在我的眼中不是那样,曾经无必高大,如保护神;亦曾无必黯淡,如尘埃。但总体是这样。

还有这样。

甚至有四年前已故去的伯父的样子。不是不敬,是深深的怀念的样子。

所有的多愁善感来自于内心的挣扎,所有的不幸源于“书读的太少而想法太多”。
有谁,年少时没有仗剑天涯的梦想?有谁,在即使不抽烟不喝酒的年纪里也要孤独求败?
如果不小心进入了别人的梦,是该礼让,该谢罪,还是该求饶?
六十耳顺是圣人或者圣人弟子对圣人的总结,所以即使几千年后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
也许,做不到是对的。因为不是圣人,何况,已过了前年。一切都在变化。如谁言: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
但即使千变万化中,总有一些规律可见。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大概如此吧。
如前几天和一位兄长的共勉:责任、担当、解难!如果没有这些,说的再好听,都是空中楼阁,一推就倒。
一个家庭更是如此。这也是要决心把这些记叙写下去并且再扩展再延伸的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