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

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

作者: 生而知之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09:20 被阅读0次
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

    世人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却认为应该是: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也就是常说的:格物致知,究竟其理,化为已用,而后修齐治平……凡格物必有人与事,格亊必含人与物,格人亦当有事与物,所以,事不过三就是指的:物、亊、人,人生格局同样也是:物、事、人……

    人由行走动物进化而来,因其所处的环境、层次不同,其心性、行为习惯却相去甚远,以至形成七类人格:刍狗、畜牲、小人、中人、大人、君子、圣人。为何有刍狗、畜牲、小人的人格呢?这是因为在动物世界里,畜牲尚能择守时势季节而交配,季节一过便不会再乱来。而小人却随心所欲,仼性妄为,不守时节想干啥就干啥!沉溺于泄精、散气、涣神,一旦精枯、气弱、神衰之时便怨恨天不公、嫉愤地不平,所以小人是指无行为能力的人。古德之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个缺乏精气神,不能自知之明,不能反躬自省,反求诸己的人,一个不守时势气节的人连畜牲都不如……

      人格就是你所处之格,既得人身当自珍自爱,并恪守中人之格,以中人之格为人生底线!中人即行中庸之道的人,以中人而分,从中人之人格来做人做事,亲君子以远小人,修身养性……修身以运精、行气、用神(即:运精生聚髓充满,用气足清华顺畅,用神汇志形旺盛);养性立品于梅兰竹菊荷鹤松之徳;立位于东西南北上中下之圆融通达),这一切都是以中人之道为起点的……

    中人以聞道而自强精气神,以亲君子证道而远小人以趋吉避凶,君子之人格是为证道而能舍身取仁义,至于圣人在我看来恐世间五千年里,也只孔孟老庄墨是唯一的圣人了……

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

相关文章

  • 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

    世人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却认为应该是: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也就是常说的:格物致知,究...

  • 晨间日记:格物

    格物的格有两种含义: 一个是格斗的格,史记说纣王手格猛兽。所以这一层的格就是分别之意,格物即分别事...

  • 格物致知,求知守拙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在现代社...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传习录第13

    论格物致知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先生说,我所倡导的格...

  • 2020-04-08打开胸怀 扩大格局——和赵校长座谈有感

    胸怀是指一个人的胸襟,气度。格局,格就是格物,格其物致其知;局,就是局面;格局就是打开局面,认知事物的本质,达到天...

  • 【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六】格物即格事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物,就是事。 心是身体的主宰,心之所发便...

  • 格物

    夫子有言,格物致知。于是便格山格水,格花格木,格朝霞满天,格落日余晖,格流云,格飞瀑,格路边肆意生长的野草,格暴雨...

  • 徐爱录10

    本章继续讲心即理,开始论述良知和具体格物的功夫! 心到之处皆是事,事皆物,格物就是格心,格心就是除去除心中...

  • 《答罗整庵少宰书》2

    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 "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以格分,格物格事格人,而致自知之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ne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