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傍,回到小区,照旧路回家,发现因为修路,通道被堵上,于是打算倒车退出。女儿发现我们车后有一辆车,车上人正拍照,惊呼:妈妈停车,你影响人家拍照了。” 我说:不,是他影响我们开车了。但是他那么喜欢那个照片我可以为他等一会儿,但是实际上它会影响很多人。” 说出那一刻的时候,我很坚定,也很平静。美童问:为什么不是你打扰了他拍照,却说是他打扰了你?我回答说:因为门口是交通要道,快速通过与人方便是正事儿,拍照必然影响这个主要功能了”美童表示理解。
今早,送儿子上学,我习惯地打开音频收听一些节目,儿子坐在后面突然发出烦躁的声音:你能不能把声音关了。我看了一眼他,发现他在背书,于是关了音频。我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是无奈的,是委屈的,脑袋里想着要怎么辩论,“我怎么就不能听些自己喜欢的节目吗?还是我开车!”这些话差点脱口而出。想起正面管教,控制情绪,于是我冷静下来,脑袋开始转起来,这样的矛盾已经有过几次了,我为什么会有情绪,是我觉得自己对了吗?还是觉得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还是我为别人服务了应该拥有更多的优待?还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体谅?那这样的时候怎么做更好呢?
两种情况两种感受。我进入“我知道”模式,体会自己的感受。我知道我的情绪受到对方很大的影响,他平静我也平静;我知道自己在有原则的时候很平静,说的话有力量;我知道当我内心是没有明确的该不该的界限的时候,总是从自我的利益做起,希望自己舒服一点。
是的,凡事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界限,做事就有了主张。细想起来,还是要回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那三问上。第一情况:门口的地方为什么存在,这个搞明白的,所以我清楚地知道了从心而言;第二情况:我为什么要开车送儿子。我是为了帮助儿子啊,所以为他多着想一点是应该的,如果我想听可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毕竟是两个人的公共区域,尊重对方是应该的。
孩子才牵动我的心灵,带我思考曾经已经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事情,四十有再生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