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结束偃师洛南东汉帝陵的寻访,我们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到达缑氏镇东北的唐恭陵。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精灵3无人机,对这里的神道、石刻、阙门、封土等遗迹进行了航拍——
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公元655年,武则天进升为皇后,次年李弘成为太子。675年,李弘突然暴死于洛阳,唐高宗将其追封为“孝敬皇帝”,并按照帝王的规格进行安葬。2001年,唐恭陵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到达的第692处“国保”单位。
由于天色已经渐暗,必须抓紧时间拍摄。我操作的无人机,从神道中部升起,径直飞向神道的南端,整个恭陵的全景尽收眼底。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堆,巍然矗立在神道的尽头,但是却略微向西侧偏移,这是什么原因呢?
接下来,无人机顺着神道中间,从南向北缓慢地飞行,两侧的石刻陆续呈现在眼下,依次为一对华表、一对天马、三对石人、一对走狮,以及矗立于东侧两对石人之间的《孝敬皇帝睿德纪》石碑。这些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乃河南仅存的唐代陵墓石刻。
唐恭陵模仿了汉代帝陵的规制,皇帝与皇后“同茔异穴”合葬,所以拥有一大一小两座封土堆。较大的封土是李弘的陵墓,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30米,高约22米,当地人称为“太子冢”;东北侧较小的墓冢,底部边长约40—50米,高约13米,俗称“娘娘冢”。这里埋葬着太子妃裴氏,后来被追封为哀皇后,李弘去世一年,她也悄然而亡。
这里位于滹沱岭上,南望嵩山,北邻洛水,古称懊来山,商周称景山。李弘埋葬后,改称太平山,亦称白云岭,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游览胜地。唐代十八座帝王陵墓均位于关中境内,李唐王朝的皇亲国戚也多陪葬在周围,只有李弘的恭陵被修建在洛阳的郊外。作为李弘的父母,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远在400公里外,李弘和恭陵如同被抛弃了一样,孤独地守望着一个又一个春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