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学习《韭菜的自我修养》的笔记和感受
【谈患得患失】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那阵子刚买了自家第一套房子,可能 真的是被穷怕了,本来房子都买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安身之处,除去房贷的压力,应当是一身轻松才对啊,然而恰恰相反,在焦躁不安中过了好几年,直到……
之所以那么焦躁,是因为买房子之后一段时间至几年间房价正在起伏不定,并没有如很早之前那样直线上升,于是本身性格特征就不大好,心理素材又差,就随着价格的变化 ,心情甚至我看心跳节律都变得和价格一起起伏不定起来,有的时候,开始想,要不这时赶快卖掉止损,等再低点再买回来吧~~~~
说起来真的是一个天生的韭菜命啊!
今天才看到李笑来如是说:
“
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 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千万别不信:只要你在频繁交易,你就依然是一根“韭菜”而已。降低交易频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高手都劝新手不要频繁交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根据虽然极其有道理,但是新手并不在意: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我们已经知道几乎所有新手都犯的错误是,误以为自己参与的
是“零和游戏”,所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沦为“韭菜”。但是,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意识到的是,随着他们交易频率的提高,他们真的越来越接近于“在乐此不疲地玩一个零和游戏”。
最可怕的是,交易市场里的“零和游戏”,宏观来看,只有交易所是赢家,除了它之外都会输的。虽然玩家之间在“赌”(交易),但交易所在“抽水”(收手续费),无论玩家双方的输赢如何。于是,你赢的时候被抽走一点点,你输的时候也被抽走一点点,而对方无论输赢也同样被
抽走一点点……结论是什么?
事实上,交易市场里永远没有零和游戏!
“韭菜”的幻觉在于,他们用行动表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商与体力,完全可以打败手续费……殊不知,“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看看世界各地的券商就明白了。
降低交易频次的巨大好处在于另外一个方面。
当交易频次越高的时候,回报风险比很难变高,而是变得越来越低。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突然”产生巨大回报的可能性极低极低
——虽然在一个波动(风险)巨大的市场里,偶尔会看到“暴涨暴跌”,
但,捕捉这些暴涨暴跌,恰恰是最危险的,是火中取栗。
当你尝试着主动降低交易频次的时候——注意,是“主动”,而相对来看,“不由自主地高频次交易”本身是交易者已经被市场左右的被动行为——你会发现,这其实相当于你主动提高了回报风险比,因为你在没有改变分母(风险)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对分子(回报)的预期。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交易频率也非常高。等我想明白了,开始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自己对回报的满足“阈值”在不断提高。最后,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涨到10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10倍!这是我在交易频次相对较高的时候甚至干脆未曾想象过的回报级别。也许这个倍数,将来我会为自己调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我长期多次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的东西。凭空无法臆想。
这事儿有点违背直觉,在交易市场里: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
更简洁的描述我想应当就是——不要患得患失!
进一步说,那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不可以学那只掰玉米的猴子,不断地换着目标,不断地想着急于求成。
当然,我也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哪个人还没有个喜新厌旧,朝三暮四,东折西补之类的劣根性呢?不过我们还可以磨练下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定力一些。
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吧。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新手,那就加入我们的自学互助部落吧!
Qq群:1617013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