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看过一本书叫《局外人》,作者是加缪。
这本书好像是从王小波书里推荐的,豆瓣9.0评分,算是相当高了。
说实话,这本书只读了一遍,总体印象是震撼,但具体又说不透,那就写一些浅显的吧。
本书不长,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主人公默尔索参加母亲的葬礼;日常生活与玛丽(女友)一起的日子;过失杀人并进行审判。
刚开始读,会感觉很平淡,主人公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持“无所谓”态度。
对母亲的葬礼:他没有流一滴眼泪,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伤,甚至次日就该干嘛干嘛,包括和女友亲热等等。
对女友玛丽:当玛丽问默尔索是否愿意和她结婚,他表示“都行”。
对朋友:邻居问默尔索是否可以成为朋友,他说“当不当都行”。
对上司:上司让他出差,说有升职的机会,他也表示无所谓,甚至表示不想去。
表面上看,默尔索很冷漠,但其实他本质上挺好的。比如,给了母亲尽可能好的晚年,比如跟玛丽过周末,再比如,给朋友帮了不少忙等等。
一切的转折,从他开枪杀了一个朋友的敌人开始。
文中经常强调,默尔索会因为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导致一些连锁行为。默尔索特意强调,是因为当时在海边,太阳光直晒着自己,自己手里握着手枪,一小块阴凉地正好被那人占着,而且对方还持刀,所以他居然就开枪了。
于是,他被抓了起来,进行审判。
审判开始了,总结来说的话:一场本应该是基于事实的审判,居然变成了道德审判!
法官开始从默尔索的人品考虑,说他在母亲葬礼都没有掉一滴眼泪,说他冷漠,居然第二天就若无其事,还跟女友亲热等等,甚至不少目击者也主动作证。默尔索居然就这样,被贴上标签“一个冷漠无情,为了宣泄个人私欲而预谋杀人的凶手”。
法官认为:一个从精神心理上杀死母亲的人,与一个谋害了自己父亲的杀人犯都一样可恨。
默尔索本以为一切可以很简单,他可以坦然说出所有事实,他也说自己并不是不爱母亲等等。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众人直指他的人品和灵魂,而完全忽略了事实。虽然有女友、朋友为他辩解,甚至提出有力证据,但所有的事实都被忽略,在法官和众人的眼里,他就是该死!——在法庭上,他无能为力,仿佛被动成为了“局外人”。
是的,默尔索有罪,但过失杀人,罪不至死。但让人气愤的是,主人公就这样被道德绑架,送上了断头台。尤其是最后,临刑前的晚上,神父过来让他信仰上帝,可以得到救赎等等。默尔索终于忍无可忍,冲着神父大喊,他知道自己的结局,甚至在脑中“预演”了断头台的情形,但他根本就没有一丝后悔,没有惧怕死亡。他知道自己虽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他对自己有充分的把握,对自己的一切都有把握,包括生命和死亡。
通过文章的默尔索,很多读者可能会想到自己。
默尔索无非是没有符合世俗可接受的标准,而显得与世人和普遍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从而被道德审判。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过得随性,不想接受太多的束缚,但过分随性的结果往往让人受伤。比如,该伤心的时候,你不能表现的无所谓;该大笑的时候,你不能面无表情;该感动的时候,你不能无动于衷;该愤怒的时候,你不能满不在乎...
所以,很多时候,在家或者独处的时候,好像更容易感到轻松和惬意。
其实挺敬佩默尔索的生活态度,他的过失杀人当然有错,但他能够明白这个世界虚无的本质,发现自我,把握自己的一切,做到坦然、无畏,羡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