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培训5年了,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夸奖孩子的画:
哇!这孩子怎么这么厉害,画得真像!
这颜色好好看啊,就跟摄影图片一样!
或者大大皱眉,表示不满意:
乌七八糟乱画的什么啊,看都看不懂!
你画的太小了,不对,应该画大点!
甚至还有家里跑来指责我:
上美术班这么久了,为啥画个东西都画不像,感觉没什么用!
为啥美术课不是你画一笔,我家孩子跟着你再画一笔呢?
为什么一定要跟着我画啊?
因为你是老师啊,老师画的好,画的对
我无语。。。。。。。。。。。。。
虽然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了,但很多家长对美术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自己读书的那个远古年代。
以上家长都印证了一个看似正确的观点,就是孩子画画,画得像就很棒。
首先作为一个执教多年的儿童美术老师,我得纠正很多家长的观点
第一、不要说孩子画得不像,画得不好。不把画面效果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特别是六岁以下的儿童美术启蒙教育更多是在培养孩子自由创作的兴趣和开放的创作思维。
第二、不要随意干涉孩子画画。绘画是自由创作,是想象力的艺术,家长不要去引导孩子画什么,更不要引导怎么画。
第三、不要要求老师给孩子画示范画或者自己亲自示范。儿童绘画(特别是6岁以下)的培养,不是技法的学习,不需要填灌式的范画教学,这样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自信。临摹、抄袭、改画,是必须避开的雷区。回忆一下自家孩子是不是说过,妈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吧
第四、不评价孩子的画。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孩子的画,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画画不需要符合大人审美。毕加索曾说过,我一生都在学习像孩子一样画画。少一些斥责,多一些鼓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说画,学会倾听,看懂他们的画。
第五、不带功利心。“我又不想让他将来当画家,用不着学美术”或者“把画画学好多一门特长,以后升学或者考大学走艺体用处很大”,相信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画画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目的性,潜意识中带到孩子的美术教育中。在孩子看来画画就是玩,喜欢画画喜欢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施加太多压力,尽量满足和支持他们的绘画意愿,让他体会画画的成就感和乐趣就足矣,至于你们想要的效果,时间长了自然就出来了。
那么,孩子如何画画才是正确科学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画画的一个成长期
1-3岁是孩子画画的一个涂鸦期。这个时候孩子画的可是抽象画,并没有什么具体形象,自由,无拘无束,他的手掌、脚丫或者沙滩上的沙子都是他们的绘画工具。这个时期的孩子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欢画画。
3-5岁是一个多元启蒙期也是一个象征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画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他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图形符号,甚至还能赋予他们故事和意义。但此时的孩子观察是主观的,绘画能力是有限的,更多的通过一种象征的手法把画表达。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这个时期要多鼓励孩子通过画、剪、拼、贴等形式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让孩子爱上画画
6-9岁主观感觉表现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把所见所闻作为整体记下来,保留在记忆中,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具备有明显的写实倾向。
更多内容下期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