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写了一篇小文左手无知,右手固执,关于一位老人家对传销产品深信不疑却不听年轻人劝告的小故事,有热心的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为啥老年人会那么相信传销?”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虽然传销组织的受骗人群中不一定全是老年人,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更容易相信传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一些新型网络传销组织已经瞄准了老年群体下手。
这是为什么呢?老年人更容易相信传销吗?为什么当下网络传销会瞄准老年群体呢?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
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中未上过学的约占29.6%,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41.5%,可见我国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总体偏低。
老年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那部分人,对新生事物的是非判断力也可能较低,因此更容易被传销组织精心设计的虚假表象所误导。
由于大部分老年人已经退休,因此与社会的链接窗口比较少。微信是大部分老年人接受网络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但微信也是鱼龙混杂的信息场,很多未经官方和专业机构审核的资讯在微信里疯狂传播。面对传销组织层出不穷的骗术,有些老年人的分辨能力不足,因此更容易落入圈套。
第二,老年人有迫切的社交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退休后,由于收入水平的下降、社会地位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孤独和抑郁的情绪,加之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老年人的自卑感也会加深。
这种时候,如果家人未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怀和尊重,很可能就给了传销组织趁虚而入的空间。传销组织善于伪装成亲切、善良的“家人”,攻破老年群体的心理防线,给他们带来社交的充实感;让老年人觉得仿佛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尊严”,殊不知,其实已经“入坑”。
第三,子女的粗暴反对和嘲讽带来逆反心理。
很多年轻人一旦发现自己的父母被传销洗脑,就会对老人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并粗暴地反对他们继续和传销组织联系。但这并不是理智的做法。大家一定都记得我们自己在青春期的时候,对于父母给我们设下的条条框框,逆反心理是怎么促使我们鼓起勇气去越界和探索的。
这种逆反心理同样作用于老年人,面对子女无情的嘲讽,老年人内心越发渴望传销给自己带来的“事业”和“尊严”,他们认为在传销组织“家人”群里才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他们更希望从事传销活动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让家里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以此向子女证明自己。这种情况,正是传销组织所期待的,他们由此坐收渔利。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避免老年人被网络传销所欺骗,最重要的就是子女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怀和陪伴,让他们在家里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加强代际沟通,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并耐心地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提高对虚假信息的分辨能力。同时,可以引导老人适当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如书画欣赏、唱歌跳舞、柔力球和太极拳等,当老年人的生活充实起来,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到兴趣爱好上,受骗的概率也会下降一些。
在我看来,老年人不是一类特定的群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在或未来的“老年人”。而且,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期待看到一个充满关爱和活力的老龄化社会,一个积极老龄化的社会,而不是将老年群里看做社会的负担。友友们有何高见?期待你们在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