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不被打扰的段时间了?你有多久没有停下来和自己聊聊天了?你有多久没有整理自己的情绪空间及时清理情绪垃圾了?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我夸她人美心善,重要的是脾气非常好,善解人意,极易相处。她却有些受宠若惊的回复我,其实她脾气一点都不好,跟老公经常会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另一个朋友也随声附和,我跟我老公也是一样,尤其是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一言不合就吵起来。比如孩子哭了,当妈的哄哄,就会听到丈夫的批评声:“你看你把孩子惯的,没样子。”朋友瞬间觉得很委屈,两人都上班,老公上完班回来就没事了,自己回来除了带孩子还有一堆事等着她。再说了,两人都在家,孩子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带着,怎么稍有点不满意就全部是自己的错呢?却想却气不过,直接就吵起来了,诸如此类。
事后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好脾气都留给了外人,越亲近的人反倒越容易被伤害。究其原因除了所谓的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容易褪去伪装卸下防备之外,主要是对认同付出的存在感期待不同,所以我们会发现所有矛盾根源的背后逻辑其实就是“我都怎样怎样了,作为我最重要的人,你竟然还这样”。
面对这个问题,台湾著名临床心理师洪仲清先生在《给情绪多点时间》中提到,解决之道很简单,就是意识到比情绪更重要的东西。
情绪是你当下情感的一个应激反应,愈是亲近的人愈容易理解对方的不易,懂得体贴和安慰,既然他已经很不容易了,又何故逞这口舌之快,让他几句又何妨?所以在想跟家人吵架的时候,试着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理解了他的不易,自然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一时想不通,也可以先选择离开,冷静后再处理,一想到他是我们最爱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忍让呢?这里亲情就是比情绪更重要的东西。
洪先生在《给情绪多点时间》中着重提到,承认情绪是互动的开始。
首先情绪的发生有先天设定,经过长期演化很难完全磨灭。其次情绪有时是后天的学习和积累,亦非朝夕间就能泯灭。因此,我们要承认情绪存在的合理性。不要害怕恐惧,也不要厌恶反感。情绪就如呼吸一样,是一种生理反应,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心智层面可以影响情绪,但情绪根植于生理。我们要做的不是克服情绪,而是学会适当的表达情绪,将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所以坦诚的意识到情绪的存在,不要急于否定它。
比如,考试时,明明会紧张到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大脑一片空白。我们还极力安慰“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但事实是紧张和害怕已经发生了,我们没办法否认它的存在,否则真变成掩耳盗铃了。其次,“不要…”的拒绝模式其实属于负面激励,无形中起了负面强调作用,即“紧张”“害怕”。
相反,坦然的接受紧张害怕的事实。我现在感到紧张害怕,我该怎么办呢?这下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伸展双臂,使身体呈现一个打开状态,人会变得更自信;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下紧绷的神经;专注于考试本身,不要给考试结果施加过重的砝码…你看,方法总比问题多吧。
学会适当的表达情绪,其实就是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激将法是最不可取的。就好像明明想要对方的的关心或关注,不直说却采用“激”或“酸”的方式。比如“你当我透明啊?”“我算看出来了,我就是家里的伙计”“过劳死的人都是你这样的”。有些关系很好的“损友”,说话几乎口无遮拦,但彼此却觉得稀松平常,甚至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证明。不过,万一朋友哪天心情不好,踩到痛点或雷区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尝试用正面情绪去引发对方的正面情绪,可以正面沟通,节约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及时达到我们的诉求。就算对方一时没有理解我们的需求,至少关系不会降到冰点。
《给情绪多点时间》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何为情绪?如何表达情绪?情绪表达的错误打开方式。还用四个章节众多小标题讨论了人生的诸多方面。如关于个人成长的“给情绪一个出口”中的负能量消化,独立自主…关于两性关系的“有智慧的爱”中孤独与寂寞的区别,何谓成熟的爱…关于亲子关系的“父母、孩子、心”中的原生家庭影响,被伤害之后的爱…以及最后的“尊重不完美”包括人生的不完美和自己的不完美。篇目虽多,每篇的字数却很少,不会给人造成阅读上的压力感,相信大家会受益良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