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家长咨询我,怎么最近她家孩子跟她关系越来越紧张了?
细细聊下来大概是这样:妈妈发现儿子特别不讲理,好多事儿都用强硬的“犟”态度处理,她想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学习过的妈妈都知道那句话——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自己先成为什么样。
她恰巧也是特别积极学习的妈妈,所以她深刻领会了那句话,她先做榜样了。
当孩子对她的言语行为发出质疑的时候,她立刻跟孩子承认错误,借此希望孩子也能和她一样在遇到自己没理的时候,立刻承认错误。
实施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孩子并没有改善,反而跟她的关系更糟糕了,动不动就挑她的毛病。
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我一下就发现她的方法错了。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有很多语言是要特定背景下去理解的。那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金句,也应当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
这句话的更适合用潜移默化做背景,理解它的意思就是日常生活中要遵从对孩子教育的原则,比如你想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你就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如果把它放到生活里某件具体的事情中,把它理解为针对某一次,一件事情的效仿就错了。
前面那位家长就是理解错了,所以将自己的权威无意识的交了出去,向孩子举了投降的旗帜,孩子得了甜头,反而更加“嚣张”。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把孩子做的不好的这件事情,找同样的情景对孩子做一遍。
当他体会到这件事情对他造成的影响时,就能用同理心体会到他做这件事情时,对别人造成的时候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