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你一起解密《曹全碑》

和你一起解密《曹全碑》

作者: 散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22-05-31 06:43 被阅读0次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78年),是曹全同僚下属集资为曹全刻碑立传,围绕孝廉记述曹全家世及生平。

    曹全,姓曹,曹姓乃周武王姬发把曹国封给其弟弟叔振铎而得;字景完,是汉初名相曹参(因为参是多音字,由他的字敬伯,推出读音是can)的后代(经查,不是爵位继承者),在169年“举孝廉”(是汉代的一种用人制度),除(授的意思)郎中(汉代官职),拜西域戊部司马(汉代官职),率兵征讨疏勒国,杀了杀父弑兄的疏勒国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镇压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郃阳县民郭家等起的黄巾起义,与史互证。

    该碑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明代末年碑石断裂,拓本都出于此,1956年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

    读文本、临碑帖、知古今之变化:《曹全碑》铭文相当于现在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也就是官方语言。隶书是汉代官方文字,许多碑帖字与现代汉字不同,成为“碑帖体”,但并不是错别字,不像网文标题党所说的“某知名大学名字写错了”那样,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设的局。

    曹姓及名字由来

    碑文提到曹姓的来源,也就是祖先,是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福禄攸同”,把曹地分封给弟弟叔振铎而来,这是曹姓由来的一种说法。

    曹全,字景完。古人不光有名,还有字(古代称表字),还有号。古人名,是由父母给的,因此是长辈对自己的称呼。字,是成年后自己或者同伴起的,是同辈之间的称呼。字和名是相通、相近、自证、延伸等关联字词。古人成年礼是:男子20岁,称“加冠”,弱冠指的就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为“笄(ji,及的读音)礼”,表示可以出嫁了,所谓“待字闺中”即是,婚后随夫姓+本姓+氏。古人还有“别号”,以书斋、官职、志趣等取,字数不限,也是一种表情达意。

    汉初名相之后

    曹全是汉初名相曹参之后,曹参是和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一起共事的,当时他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典狱长,刘邦是派出所所长,萧何是曹参的上级,相当于司法局长,一起追随刘邦打下汉朝天下。曹参后人世代继承爵位,其他子孙举孝廉,任地方兼驻军的官职。“举孝廉”是汉代的一种用人制度,推举标准是“孝子廉吏”于一身者,曹全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官职,都做到了相当于现在的市县长和驻军首长,曹全是曹参的六代孙,也是做到了县长和驻军长官。用现在的话说,曹全出生在官宦之家,典型的“根红苗正”。

    童齔好学

    碑铭文介绍了曹全父系之后,转入对曹全本人的介绍,说他“童齔(衬的读音)好学”,龀就是龆龀,古代指的是儿童换牙的年龄段,大约五六岁,用现代育儿经来说,这个阶段是人类一生教育的关键期,适时进行启蒙教育,培养良好学习读书习惯,可影响人的一生走向发展。因为曹全出身官宦世家,自然家里藏书少不了,而且家里也会请博学多才的“耆儒”任家教,加强对子女教育,纵观古代圣贤多是启蒙开发早且好的人。所以,曹全小小年纪便能鉴别研习“谶讳经学”,而且无书不读,并能融会贯通,正如碑铭文记述曹全“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这些为他日后成才从政,打下坚实基础。

    “谶讳经学”,是中国古代预测学的总称,它的内容很庞杂,天文,地理,医学,历法都包括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天人感应,是以阴阳五行八卦,术数为主。在汉代成为显学并编入了教科书。

    重亲致欢

    曹全从小好学,贤孝的本性根植于心,他收养季祖母,也就是爷爷的妾,供养继母,继承父母的意愿,发扬光大父母的志向,没有缺漏,当时乡亲们都说他“重亲致欢”,重亲情,以孝敬长辈为乐,相当于现在的道德模范,他的美德随之而载入史册,美名不会陨落。

    说铭文,谈笔法。《曹全碑》是汉隶成熟期的代表,两汉400年历史,汉隶成熟期也就40年左右,出现在东汉中晚期,是那个年代的通用字,成为时代祁向。典型的“蚕头燕尾”,不仅是长横的写法,而且通篇字的起笔,多以蚕头入纸,长捺也以“燕尾”法,自然书写不做作,见素抱朴。汉隶,同时代的蔡邕定义为“八分”,特征就是字势扁长,横长竖短,但也有例外,如“举”、“遗”等字,因字赋形成竖式,“季”、“学”将字中的“子”竖钩开张而成竖式,这就是艺术创造了。

    清官廉吏

    曹全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清廉如伯夷叔齐,耿直如史鱼,是人民满意公仆。这里提到了三个人,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史学家考证是河北卢龙一带)君的儿子,其有3个儿子(古时男子排行以“伯仲叔季”),老大伯夷,老三叔齐,二人互相谦让、放弃王位继承而出走,谏劝周武王不要伐商,后又拒领高官爵位,饿死首阳山。史鱼是春秋卫国大夫,他举贤荐能,卫国公未纳,死后亦荐,被采纳,史称“尸谏”。这3人是古代清廉耿直圣贤人,故事很有意思,这里就不详述了。

    曹全多次担任一个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计掾(愿的读音)史,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每年向当朝进行述职报告,又到凉州,任治中、别驾(治中、别驾,相当于现在地方官的副职,分管文字事物等项工作,相当于一把手助理)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纲纪鲜明、尊卑有序。担任郡守等职,能弹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使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远近。

    文韬武略

    曹全不仅文能治国,而且武能安邦。铭文举出历史上一件事: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疏勒国王和德杀父弑君,不归顺汉朝,于是他带兵讨伐,善谋略,有战国军事家吴起(是第一个提出政治与军事结合之人,带兵讲义礼仁)一样的仁厚,而且与将士同甘共苦,得到将士拥护,军队士气和战斗力强,活捉和德并处死。班师还朝时,沿途各国送礼200万登记造册交公。为正史做了补充和印证。

    读铭文,临碑帖,谈特征。《曹全碑》笔画圆润有质感,粗细分明,细如发丝线条清晰,粗如棒槌,上圆下细,书写性强,气贯始终,行云流水,娟秀又大气。

    在汲取碑帖笔法章法等艺术特征、审美取向、等惟我所用,可集字(取法碑帖中的字或者风格)创作诗词歌赋或对联,检验巩固学习成果,增加学书乐趣。

    铲除黄巾起义余孽

    曹全在出征西域、处死疏勒国王和德后,铭文言“遭同产弟忧,弃官”,说他同胞弟弟去世,忧伤而辞官,古代有“丁忧”(父母去世,守孝三年)制度,没有找到“弟忧”,看了网上许多释文,解释的不合逻辑,结合当时历史分析,当朝已经有了“党锢之争”(见《后汉书•党锢之争》,简单说就是士大夫阶层与外戚官宦之间的政治派系斗争,导致了政治昏暗腐败和黄巾起义),所以,曹全主动辞官,隐居家中7年,而不是如有的人说是被禁锢下狱。

    光和七年,再次举孝廉,授郎中,拜酒泉禄福(地名)长(县长,县不满万户叫“长”,满万户叫“令”),是为了让他清剿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而造成的民生凋敝不聊生的局面,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起义军领袖张角在河北起事,席卷大半个中国,威胁东汉统治,曹全一举铲除了余烬。

    临碑帖,为什么要读铭文呢?可了解碑帖的创作背景、历史事件、时代特点、价值取向及对后代的作用影响等,提高临帖的兴趣,还原碑帖形成过程,理解作者意图,字以载道。

    惠政德治

    曹全既能受命于危难之中,出征边陲凯旋而归,剿灭动乱安抚人心;又能惠政德治,荐贤举能,治理一方,尤其善于风雨飘摇中稳定大局,使老百姓奔走相告,返回故里,生产粮食,稳定时局,形成政通人和局面。

    铭文列举他的一系列举措:一是征求故老人才的安邦良策,为德才兼备者开通上升渠道,才尽其用,人尽其能,缙绅欢迎。二是自己买米慰问贫困鳏寡失能老人,百姓尊敬。三是其大女儿及属下制作草药,为人疗好伤,将士拥护。四是退了白茅谷水涝灾害,天灾没有造成人祸,稳定了大局。五是兴建官衙,不摊派于民,不占用农时,兴建楼堂馆所,巩固政权。

    为曹全树碑立传,是5人众筹结果,铭文最后以“三字经”形式,高度概括、歌颂曹全丰功伟绩。

    铭文结尾标明碑立的年号和公历时间。

    以上乃碑阳内容,共1165个字,字口清楚,在汉隶碑中少见,利于读临。

    碑阴是参加众筹的姓名及出资而立册,风格更加古朴。

    至此《曹全碑》铭文(碑阳、碑阴)解读完毕。

    铭文相当于现在的先进事迹材料,其观点、文章结构、重大事件展现等,现在还在沿用,是公文中的事迹材料写法的源头之一,对理解把握先进事迹材料写法有很大帮助。同时,铭文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疏勒国”在汉朝已经归顺,黄巾起义,“党锢之争”等,对正史起到佐证补充作用,读史明鉴,影响深远。

    此碑起到铭记历史,教化后代的作用,历代文人墨客给予高度肯定。文字采用汉代盛行的隶书形式,是学隶书的必选碑帖,其艺术特征及审美趋向有:

    一是风格娟秀又不失大气,我临的碑帖字3CM左右,线条圆细,但筋骨强劲不做作,气象正大。

    二是取法横势,竖式破局,字距左右小于上下,章法有序不局促,气息贯通,用笔万千。书丹者篆草功底作用于隶书中的痕迹依稀可见,融会贯通。

    三是碑字不同于现在通行的汉字,文字演化过程为书写者提供创作选项,顺势而为永不过时。

    下图有我整理部分碑字,逐字进行古今对比。

    由于本人学疏才浅,漏洞百出,恳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谢谢阅读!

    临帖 临帖 集字 真书篆隶楷,阴阳生本性 部分碑帖字不同于现代汉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你一起解密《曹全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wi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