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 周三 晴天,南昌
南昌跟岗第二天,听了一节老教师的《一夜的工作》,不得不佩服老教师的教书风格。
初看课堂,这个班的孩子常规并不算很规范,有的同学做头发,有的孩子翘二郎腿,有的坐着歪歪斜斜。但一堂课下来,孩子却真是在老师四两拨千金的妙引下,真真实实收获着,感受着。
进入课堂正在听写,听到攀登,老师还在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写,右边几撇,我心中在想,这样报答案,好吗?
看着老师不疾不徐,我心里在为这40分钟着急,听写得花掉多久时间啊!
终于,开始讲课了!一节课,讲了两个片段,一个小练笔,轻轻松松,孩子却当真是深度阅读、沉浸式学习啊!
第一处片段先从“审阅”处体会,这两句话哪句话对“审阅”做了解释?一番体会后,学生进行批注。大多是体会式批注,也就是批注的难点,学生读书大都没有体会,没有体会即批注只能停留在表面。
但老师的支架搭得很巧,先解说再用批注来当作课堂笔记,也就让学生外化变成内化,再追问你还可以从别的方面来进行批注吗?那个做了发型的学生说道,我是从想象画面处进行批注的,我放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老师当即作出了回应,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批注。孩子得意地笑了。
老师一点都不急,继续看学生的答案,慢慢品,慢慢批,从一个“审阅”品出了忘我、投入、专注,慢慢引导孩子去脑海里搜寻词语。
品得差不多了,老师开始情境朗读: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周总理开始工作,只见他……当深夜来临……当东方渐晓……从一处一处引读,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上来了。
进而过渡到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学生的回答真是太赞了,有的说担心人民,有的说思虑祖国……
结尾处引出诗歌《你就是这样的人》,这位劳苦功高的总理可不就这样映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纵观整节课,孩子岂是一课一得?既练得了批注之方法,又习得了语言之技巧,最主要是品读了周总理这样一个伟人。
而反观我的课堂,虽常态,但更多的还是练习课的感觉,教方法不扎实,做练习不踏实。我应该重新审视“常态课”的模样,我应该深入思考“常态课”的内涵。
简简单单教语文,朴朴实实品人物,却让我叹之赞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