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简友广场
《孟子》(六)滕文公下篇4——谁与为善③:历史背景、核心知识点、

《孟子》(六)滕文公下篇4——谁与为善③:历史背景、核心知识点、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4-15 19:13 被阅读0次

    历史背景

    古人送礼有讲究

    在这一讲里孟子提到了阳货给孔子送礼的故事。古人送礼,价值还是次要的,物品背后的寓意更为重要。

    士人之间互相拜访,所用的礼物主要是雉鸡。因为雉鸡难以家养,不食嗟来之食,往往抓住后不久便会饿死。

    古人认为,雉鸡的这种特性可用于象征高洁之士的品性。另外,因为死了的雉鸡容易变质发臭,所以一般夏天赠送的雉鸡都是事先风干过的。

    大夫之间常互赠大雁。因为大雁的特性是“飞成行,止成列”,意即守规矩、能自律,象征大夫在四方供职时品性优良、恭谨慎独。

    卿大夫互相拜访时喜赠羔羊。羔羊喜群居,且能以领头羊马首是瞻。卿大夫的地位尊贵,权力很大,而君主专制最忌讳结党营私。羔羊的特性恰好能表现卿大夫紧随君王、群而不党的品质。


    核心知识点

    君子行道义,要知行合一

    见不见诸侯?税要怎么收?围绕这两个问题,孟子多次回答学生或大夫们的提问,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讲里,孟子的观点也更加清晰:不想做他的臣子,就不可以不见这位诸侯,这是君臣相见之“义”。

    而“什一,去关市之征”,减少税收,保障经济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是孟子心心念念的王政之“道”。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其知行合一。明确了什么是道,什么是义,就应该马上去做。即使无法立刻做到,也至少应当尽力去做。

    所以孟子瞧不上不见诸侯却仍然为臣的段干木和泄柳,也要对明年再减税的戴盈之冷嘲热讽。因为他们都是明知何为道义,却不去做。


    应用延伸

    搭建能让人持续把事做好的体系,比做好一件事更重要

    戴不胜说要给宋康王找个老师,以表改变现状、“将行王政”的决心。但孟子却说:你一个湖南人想学山东人,光找个山东老师来有用吗?你身边的婢女、卫兵、朋友都还是湖南人,生活、工作都用湖南话交流,光靠上课的40分钟,怎么可能学好山东话呢?

    孟子用了一个很浅的案例,讲了一个很深的道理:

    能把一件事做好固然是能力,但更重要的能力,是创造一个能让人把事情做好的环境,进而把这种环境固定成一个体系。

    对想学好一门外语的人来说,找老师一对一教学不如把自己扔去那个国家生活一段时间——这是创造环境。回国后,失去了外语环境该怎么办呢?延续留学期间搭建的关系网络,在国内继续让自己不断接触那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把环境转换成体系。

    在职场上也是同理:想要升职加薪,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去看看同部门升职了的同事都做了什么事,去跟他们交流,再把他们做事的逻辑复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形成自己的体系。

    细节很重要,体系也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六)滕文公下篇4——谁与为善③:历史背景、核心知识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xv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