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通常就学会怎样对待他人。
换句话说,你想要孩子学会怎样对待他人,就这样去对待他。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涩;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值;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诺尔蒂(美国诗人)
依恋关系研究:
要点1:给孩子充分的关爱
践行:触摸,充满爱意地说话,笑容,眼神,拥抱
这是一个方面。被溺爱的孩子,虽然得到很多爱与关怀,却未必懂得去爱别人、关怀别人。
要引导孩子从小去爱身边的人、关怀身边的人。做妈妈的,经常叫孩子为爸爸服务;做爸爸的,经常叫孩子帮助妈妈。
孩子应当分担一定的家务活。
不是告诉他“这是义务”,而是告诉他,“这是福气”,就像爸爸妈妈为家里做事情,感到很开心,很有意义。
从多大开始可以做家务?我的答案是:两岁。两岁的孩子喜欢跑来跑去,喜欢看到大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这个时候做事情,孩子是充满热情的,是自发的,是乐在其中的。虽然孩子这个时候很笨拙,但是做事情对孩子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培养自信心。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总是阻止孩子做事情,因为“太小”“不懂”“搞乱”。这真是一个大错误。
要点二:要关怀别人,就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需要。无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物质的需要。
践行:时常问孩子关于身边人的需要。
进行角色扮演
联系孩子类似的经历:“上次你···的时候,感觉怎么样?你希望怎么样?”
当孩子能够发现别人的需求并主动关心别人的时候,立刻热烈赞赏孩子,用开心的笑容来鼓励孩子。
要点三:关心别人是出于本心,不为任何外在的奖赏。可以进行自我肯定。
善于人见,不是真善。
表达“我-信息”,让孩子能够了解你的想法和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