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月读后/观后

2月读后/观后

作者: 宵汀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10:11 被阅读0次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0208

    如果我是欧维,在情感上,我大概很难原谅我自己吧——尽管理智上我是无比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我的责任。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离开别人的帮助、真正独立地生活下去的,并不是不麻烦别人、自己就能hold所有事。

    喊叫,同样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求仁得仁,当欧维真的因心脏病安静离开人世时,转圈很久的眼泪终于落下来,就像冥冥中早就预料到那样,欧维终于可以安心地去见他亲爱的妻子,不留遗憾。

    当人们决定去死时,倘若心中还有牵挂和热爱,大约老天也不会同意ta如此轻易草率地丢下一切离开吧!

    天使倘若存在,是不是就是此刻,你抬眼看见的那个人的模样?

    既然活着,就好好热爱吧!

    《被讨厌的勇气》0211

    好书重读,因为未读的书都还在一个月前办公的地方——因为疫情,很久没回去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重读一遍,依然感觉收获很多,很多坚持的理念,似乎在此又得到了验证——这样的坚持自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条道走到黑。

    只是我并不想改,明明也有很多,能理解但是不愿意调整的状态。

    把生活的聚光灯只聚焦在此时此刻的当下,每一个生活片段都是一个完结的点——很棒的生活感悟,很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做到。

    这个假期,准备重温自己的经典了,重新再读以前看过的书,感觉很好。

    《山茶文具店》0213

    我很喜欢这本书,遇见很意外,但是一口气看完了,很喜欢。

    在我不知道的世界里,有一种职业,叫代笔人——顾名思义,就是替别人代笔。

    感觉好像很简单,但是主角波波经历的每一个雇主,都不是那么简单——替店主笔写答谢信,替离婚夫妇写离婚致歉信,替友人写绝交信,替已故的父亲写情书给入院不清醒的母亲,替字丑的主妇写贺卡给婆婆。。。。

    每一封信,都要考虑写作人的心情、选择合适的信纸、笔、墨色、信封、字体、内容、邮票。。。

    感觉就像是不断地附身于委托人,然后变成另一个人来写这些书信一般。

    我从不曾想过,还有这样体验他人生活的方式。。。这简直是让人觉得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嫉妒的感受了。。。

    又或者,这是自己“何不食肉糜”的感叹吧!

    波波在不断代笔的过程中,也逐渐地了解了抚养自己长大的外祖母,最终和已经离世的外祖母、及自己和解,这大约也是自我治愈吧!

    我喜欢文字,能够以文字为生,顺便用当事人的心态去体验更多人生,同时又能保持自己旁观者的心态,这简直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了。

    但我的字,不好看——所以每次写字、尤其是署名的时候,总觉得心虚,也想说应该好好练习一下,不知道是真的忙还是没心情,终究还是停滞了。

    总是觉得别人的生活是好的,然后一面向往一面停留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做任何改变,突然觉得有些许羞愧了。。。

    《相约星期二》0215

    关于死亡,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一心想补上这门人生必修、却很难在真正的课堂里听到的课程。

    我们始终畏惧死亡,我们总觉得人类是高于自然的,殊不知,身为自然中的一员,我们的死亡本就是生命出生时就写好的结局。

    我很喜欢那个观念:当一个生命逝去时,我们都将迎来另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自然是如此平衡,能量也是如此地守恒。

    当生命进入可知的倒计时时,你会愿意回首这一生,把自己关于死亡的感悟说给这个世界听吗?

    嗯,我很难想象自己届时的选择,大约在我内心深处,我始终觉得这个命题离我太过于遥远吧!但其实,到底有多远,谁知道呢?

    莫里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觉得,如果他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谈话的人、对命题的感受和情绪,那他的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当呼吸化为空气中,生命弥留之际,保罗选择了文字来记录自己,此生未完成中,于娟念念不忘自己的研究课题,我修的死亡学分,李开复重新选择了生活方式和生命重点,而我,看完了这许多书,我依然不知道未来的那一天,我会如何。

    莫里是一个永远的教书人,他始终在和人交流,在沟通,在传达自己对社会、对生命的理解,他和他的星期二人,完成了一门伟大的1VS1课程,不可复制,却可传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老师,希望我能在尽可能多的人身上,修满我的这门死亡课程学分。

    向死而生,不知死,何谈生?

    《闪闪发光的人生》0216

    山茶文具店的后续——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大约书名就可以劝退我了。

    前文说的是鸠子通过继承过世外祖母的代笔文具店,在经历的诸多客人、邻居等等的关照下,终于和外祖母和解的故事。

    而这一篇,则说的是鸠子婚后,通过与先生家人们的相处,终于理解家人的意义、以及逐渐放下对生母芥蒂的故事——不用喜欢、感激就好了。

    闪闪发光是一个咒语,邻居芭芭拉夫人教给鸠子的,在心中默念,就可以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续本的故事里,关于代笔的故事说的其实不多,视力不佳的小学生想要给妈妈写感谢信,想要离婚的妻子和想要挽回的先生,一别经年却始终忘记不了想要索回代垫车票钱的友人,想要离世丈夫写道歉信的叶子,希望收到幻想中恋人情书的老人。。。。

    人物很多,故事却都很短,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最终都成为鸠子与自我、与周边和解的人生经历。

    很难不让人艳羡的生活经历啊!不过还是觉得第一本更好看些,果然女人结了婚就不好了吗?哈哈,玩笑罢了

    《怪诞经济学》0216

    经济学无处不在,偶尔翻来看看,很多信息原本也知晓,但也挺有趣。

    友人家聚餐,空隙闲翻一遍罢了

    《无依之地》0220

    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从不会永别,只要在路上,就一定能重逢。

    一度分不清是真的电影,还是纪录片。

    被推荐时说,感觉很适合我,而我,整部影片看下来,莫名地一直觉得悲伤和孤独,即使身在人群中。

    这是一部剧情片,讲述的是一群以车为家、一直在路上的旅客,他们没有房子,车子就是他们的家,一路前行,靠打短工维持生计。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很多,女主角Ferm,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整个小镇撤镇、丈夫因病去世、被迫失去了自己的家。

    这一路她遇到很多人,同样在路上的人,打短工时遇到的人,曾经的管理层、今天最底层的体力劳动者,Fern好像跟每个人都相处的很好,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不抱怨、默默忍受,继续生活,继续上路。

    这一路没有丝毫美化,我们看得到永远是Fern在贫穷、寒冷、生病、车子坏了等窘境下坚持,也看得到她在分享、在石头中、在水塘里欣喜与孤独,眼神传递了太多故事。

    就好像蒋勋说的,好的艺术是一面镜子,不假设任何的立场,不做任何的评价和评判,就只是客观呈现而已。

    戴夫想让她留下,妹妹想让她扎根,Fern依然选择了上路、出发,迫不及待,也许如约翰所说,我们终将会在路上,与我们想要见的人重逢。

    所以,她来了。

    而我,是否真的在自己的路上?一路送别、一路重逢,我又在等着我的谁吗?

    《日日是好日》0217

    开工前夜看完的电影,现在才来记录。

    只是没想到,这居然是一部讲述茶道陪伴人生的电影。

    人,怎样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投入地去做一件创造的事情吧!日本茶道中一步步看起来不知道意义为何、却又必须要严格执行的动作,当自己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不由自主沉浸进去的时候,心也会安静吧,而也只有安静的心,才能听得见最自然的声音。

    所谓日日是好日,也不过就是,雨天听雨,晴天赏景,在每一个日常自然的日子里,真正地看见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换成生活二字,应该也说得通吧。

    一度想到蔡澜的那本《我喜欢生活快活的样子》,说喝茶就是喝茶,为什么要搞那么多奇怪的流程,似乎各有各的讲究,却都是体验生活的方式,不禁失笑,是啊,只要是在认真过生活的,方式方法又有什么关系?不重要。

    女主初看不及表姐,慢慢地也越看越顺眼,到了后期上了年纪之后,反倒觉得可爱了起来。但女主最好看的时候,居然是一身黑色孝衣庭院赏景为父亲过世落泪的时候。若要俏一身孝?好诡异的联想。。。

    《傲慢与偏见》0219

    有点想不起来是因为什么想要重温这本书了,大约是因为前面看的小妇人的影响吧。

    重温之前,看了篇详细的书评,介绍了故事的背景,让我多少了解了那个时代所谓婚姻,不过是女人在找长期饭票,金钱收入是远超一切的第一择偶标准。而婚姻这个有趣的游戏,就通过举止礼貌程度和舞会来完成牵线和看对眼——在金钱这第一标准之下。

    当一切的本质都这么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之后,突然觉得好像冷眼看了场闹剧,戏台上的角色夸张而又生动的演绎,你方唱罢我出场,好不热闹,背后冷冷感受到的,不过一片虚无,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也不能让我动容——在标准公式下产生的爱情,会怎样地动人呢?

    感觉自己思想有些颓然消极,这样不好,不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月读后/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zf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