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未来签约作家言诗语老师新作《白居易传:长恨春归无觅处》是继《仓央嘉措诗传全集:那一天那一年那一世》又一部以诗人生平为内容的传记。
白居易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一样,活出了真实,活出了平淡,活出了成功。
白居易是中国著名的唐朝诗人,诗名与李白、杜甫齐名。白居易对于诗坛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深刻认识到现实是创作的源泉,他不反对想象,但他更愿意自己的作品忠诚于现实,比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无论是皇家佳人,还是走卒歌女,都能得到白居易的关注与书写。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乐府诗的精神内核。 白居易新乐府诗歌紧密结合社会,上至朝堂政事, 下至平民居家,桩桩件件被融汇其间,曲折地表达着白居易对大唐王朝的急切关注。白居易新乐府诗不仅讲求文本故事的现实色彩,更追求故事内容的真实悲苦。
白居易作品的特质在于真实,真实有万钧之力。正因为真实,白居易作品流传千古,读他的诗如临其境,如感其情。只有根据事物真相写出的诗歌,才能可信。比起那些无底线的粉饰,真实使其作品记录现实、反映现实、干预现实。
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因时而生,因势而兴。白居易生活在中唐。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有宦官专权,有朋党相争,有藩镇割据,有异族入侵。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格外尖锐,引起有志之士情感与理智的剧烈冲突。本应对这个时代、这段历史进行深刻反思,但有些文人却扮演着粉饰的角色,比如大历十才子,他们热衷于咏叹山水,讴歌太平盛世。
白居易与他们不是一类人,他不愿意自我麻醉,而是选择拿起诗歌这一批判的武器,与有志之士一起,率先在文学领域进行革新,写讽喻诗,不写山水诗、咏怀诗。
新乐府诗算不上真正的叙事诗,叙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发一己之情。
不仅如此,白居易以牺牲艺术为代价,为每一篇讽喻诗都增添议论的“尾巴”,形成独特的格调,使诗不再是诗,为了真实而使语言更加直白,只剩下训教的字符,诗的感性色彩荡然无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