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具有上瘾体质,对很多陌生东西,一旦做起来,就很容易沉湎其中。比如可以一直看电影、不停刷网页、费劲去找书看、废寝忘食玩游戏、沉湎小说的情节、电视剧就要刷完……这种上瘾特性,是我不敢轻易投入时间进去,因为一旦投入进去,就需要花很长时间和毅力才能将自己从中剥离出来。
好处是我可以将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事业中,不受干扰,坏处在于容易排斥其他的人和事。这个习惯或者特点我觉得是来自于初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窘迫的家庭条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留恋的人和事,为了摆脱农活和家长里短,我将自己一头扎进于学业之中。这种投入,在当时阶段获得了巨大的成绩,因为投入,才能取得好成绩,而父母师长对学业的看重又让自己避免了过多的农活,一来二去,形成了正向反馈。这可以说是,那个阶段的自己能保持成绩的不二法门,而且这种“书呆子”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所有人的期待,即使在人事上完全不顾,也可以让自己完全不受困扰。同时,应当看到,一方面,学业取得成绩不是仅仅只有这一条路子,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不需要将自己逼到如此窘迫,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了真正的品学兼优。另一方面,自己由于只有将自己逼入绝境之后才能有所成绩的惯性,在往后更需要中庸之道来处理人与事的承认社会里,我困惑了,我迷茫了。真实社会里,需要多线工作,而且大多数工作只需要及格即可,而自己这种用力过猛、急于求成的惯性,让自己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不知道该在何处着力,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完全投入,投入多久。因为在我心中只有零分和满分的区别,及格在我的心中早已不是一个标准。因此,我会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想要完全了解剧情的发展和细节,因为知道自己所知有限,又去刷影评来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导演创作手法和相关的所有讨论和评论,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敢说自己看明白了一部电影。这些工作可以想象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受到学习和工作的限制,我往往不可能一直沉迷其中。我还有工作和柴米油盐。而这种不通透的感觉,让自己会感觉非常低落、觉得自己没真懂,不敢声称自己了解某部电影,而只敢在完全没看过的人面前勉强摆弄一下,内心里,始终觉得很心虚。
久而久之,我一方面容易对新鲜事物上瘾,另一方面又很难找到兴趣爱好。因为不懂,而迫切想要搞懂、搞通,而无法实现,导致自己不敢声称对某事物感兴趣,因为自己内心觉得不是真懂或真喜欢。这种感觉,像极了那只摘西瓜的猴子,总想要最大的那个西瓜,一路走一路丢,内心是真切地希望找到那个最大的西瓜,而由于认知和时间无法穷尽的局限性,又让自己不断地希望下一件事物是自己的真爱。
上瘾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焦虑,而非成就感。当自己沉浸在一件事情之中的时候,其实自己感觉到更多的是焦虑而非成就感或者别人所说的“flow state”。比如好不容易开始学习准备某份文件,在这个过程中,内心期望的这件事情赶紧结束,所以焦虑的情绪充满内心。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对这件事情谈不上热爱,只当做一份非完成不可的任务,所以想着赶紧结束,而无法放松内心来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是一项任务,所以必须完成的又快又好,所以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所以,这种上瘾到底是投入还是逃避?内心空虚不堪,心中所想的诗和远方,无法实现,受挫,最终丧失了所有的兴趣。所以,我的兴趣在哪里,或者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乐趣,学会享受生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