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冬天死后新生,腊梅在温暖中凋零,风筝从孩童手中升起。
小时候的娱乐方式如花开一般,都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
家在南方,冬天未曾降过雪,虽不能拥有如书上所说堆雪人的那般快乐,却也能在冬天找到乐趣。那时,在屋后的竹林里用几块砖头搭一个简易的灶台,上面放一个大碗当做“锅”。里面倒点水,放一根红薯,将捡来的竹笋壳点燃放到碗下开始做一席“盛宴”。
秋天菊花虽还开得奔放,但其余的花大多凋零。可是孩童终究是孩童,哪会在看到百花凋零时伤春悲秋,他们只会在意那漫山遍野的金黄。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他们兜里塞满了柑橘,一脸幸福的向家里走去......
夏天最为炎热,出去一趟就如在火焰山奔跑了一圈。太阳当空的时候,即便是最勤劳的务农人也不得不暂时回家休息。等到太阳稍斜时才扛锄而出,月亮洒落银辉时荷锄而归。而孩童似乎不惧太阳,偏偏喜欢在太阳最毒的时候去捉蝉,于蝉鸣声中陶醉于霎时的幸福。
刚刚开花的春天却是让我所不喜的,只觉得它只是冬天的另一个名字。乍暖还寒,别说去田边戏水,就是把手伸出来都觉得这是对手的虐待。可是,孩童不是大人,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亦可随时反悔,毫不在意周围的人说自己赖皮。在风筝出现的几个春天里,都一如既往的喜欢甚至是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望着可以飞过竹林的风筝再度升起。
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喜欢风筝,等到多年后自己不再欢笑由心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喜欢它,只是羡慕它可以挣脱大地的束缚,自由自在的飞,在蓝天下。
河边那一群放风筝的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将风筝放得越来越高。我就那样看着,看着它慢慢的,慢慢的飞出我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