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讲了“入门”,今天讲讲“进阶”,当你在进阶状态时,血糖控制基本就在你的掌控之中了!
要进阶除了从思想、认识武装自己(糖尿病入门者)更要将以下硬知识牢记在心。
第一、低血糖,大家是不是一下蒙了,糖尿病是高血糖,为啥上来就讲低血糖?当你诊断糖尿病那一刻开始,你就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特别当你在使用降糖药物时,也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便是高血糖与低血糖交替出现,是由于咱们胰腺分泌胰岛细胞的功能整个紊乱了。
低血糖都有那些不适呢?早期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比如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结合有以上不适,你就是低血糖了!很多时候当你低血糖时,没有办法监测到即时的血糖,此时你可以,进食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糖果后,上述不适很快缓解,证明你就是低血糖。
低血糖危害很大,特别是反复出现严重低血糖,对于老年人,低血糖也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曾有专家说过,一次严重低血糖,将抵消你所有降糖所带来的益处。
可见低血糖的危害之大,所以降糖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低血糖,并学会避免;
那么怎么避免呢?要规律饮食、切勿剧烈运动及过度劳累、口服药物及注射胰岛素后,按时进食;当饮食量,或者运动量改变时,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等;出现症状时,及时测血糖、了解血糖水平,适当摄入食物、严重时及时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或者送医院抢救(这里不开展,后面会写一篇文章,专门讲低血糖)
第二,能按医师的指导按时用药,尽量不要中断治疗(除非治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很多糖友经医师调整治疗,就在不进行各种监测了,也不知道自己控制目标,出现特殊情况,自己也不能应对,也不及时咨询大夫;在基层医院,很多糖友是农民,他们在冬天农闲时来住院,冬天基本运动量很少,也没有多少农活,这时调整的治疗可能到了春天或者夏天就要调整,因为农忙季节,相对来说,他们的活动量增多、且饮食不规律,这时治疗可能就需要调整,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糖友,因农忙时没有调整剂量而出现低血糖,很多人就自行终止了治疗,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血糖能不能达标,是糖尿病是否得到控制的基本指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临床上应将三者有机结合,总体来说控制目标如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为4.4-6.1mmol/L,一般≤7.0mmol/L,不达标为>7.0,非空腹血糖良好为4.4-8.0,一般≤10.0mmol/L,不达标为>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良好为<6.5%,达标为≤7%,不达标>7%
但每个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又因人而异,根据病程长短、患者年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预期寿命、有无并发症、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有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而制定个体化的目标。
一般来说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合并症、糖尿病病程很长,尽管进行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当的血糖监测、接受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仍很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要制定相对宽松的控制目标!
比如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达标可放宽至空腹时≤7.8mmol/L及非空腹时≤11.1mmol/L,甚至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者,血糖控制目标还可以更宽松。
而对于没有明显的低血糖,且无心脑血管疾病史,年轻糖友、应该尽可能将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至接近非糖尿病患者的水平,即6.0%,以使患者得到更多临床益处。
第四、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遍布全身各个脏器,我们只有面面俱到,才能遏制住其对我们身体造成的慢性损伤,所以糖尿病不光是要控制血糖,还需要综合达标、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要控制血压<130/80 mmHg;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坏蛋白)<2.6 mmol/L(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1.8 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还要定期检查眼底、尿常规、24小时微量蛋白尿检查、踝肱指数ABI、心电图检查等(有机会在给大家展开讲)。
第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你必须要了解,虽然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来说,出现此急性并发症的可能较小,但其危害却比较大,一般出现在合并感染时、比如感冒,肺炎等,或者是自己终止了降糖治疗、或进食大量甜食、一些应激情况比如外伤、手术时,也有可能诱发,其主要症状为,口干、多饮、多尿不适加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晕,继而烦躁、嗜睡以至昏迷,当出现上述情况,还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第六、饮食与运动,讲多少遍,都不为过,因为这个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基石,倡导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模式指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控制体重、体重指数<24 kg/m2;适量运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 min/周;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了解上面我提到六点内容,对糖尿病的认识更科学、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解,对自己的血糖控制有目标,并能付出相应的行动,定期的到专科医院就诊,与专业的医师咨询沟通,避免、或减少糖尿病所致的危害、拥抱健康、及时进阶!(以上参考值适用人群: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
相关文章糖尿病“入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