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06875/d97f6fe186fd2e37.jpg)
月色晦暗,幸而有正月里的灯光点缀,闪闪亮亮的灯饰,一颗颗的小星星,使得回家的这段路途顿觉温暖。已是春天,冬天却意犹未尽。说夜里依然有雪,那又如何,一场春雪,于大地,亦于我们,不都是最好的馈赠吗?一个人的行走,我习惯了打开手机听读,弥补一日空虚的精神流浪。
读书,才配得上拥抱这个春天。今晚的教师读书沙龙,再一次刷新了我对于阅读的认知。从扭扭捏捏你推我让,到现场精心准备激情分享,无论阅读还是不阅读的人,都又一次领略了书籍的魅力。雅琴老师从《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教师》中感悟身为人师,在生活与事业间平衡且美好的生活。向美而生,追梦同行,既有女性自我修炼,又兼顾自我专业成长,生活美好,事业美丽,离不开热爱。生活节奏太快的今日,我们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时,总会不免厌烦孤独悲伤,但重拾生活的信心,发现教学中的美好以及拾掇自己确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我们可以尝试自我鼓励与肯定,自我完善与修炼,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逐渐趋于完美,心情愉悦便一切皆美。在聆听中我也反思,这学期开工我保持了极大的兴趣与快乐,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成长,我身边的所有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灵魂有香气,其实便是利他也利己,和谐共生。张老师分享《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用不懈的努力和饱满的爱,成功创造了一个个教学奇迹,这本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很有帮助。张老师从自身体验引导大家做智慧教师,从分享中不难看出,所有用心用爱的付出,总有一日会回馈于我们。当我们坚持做下去,充满期待,正视且真爱每一个生命个体时,教育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发生。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不仅走的太快,还太过于浮躁,静下心来抱抱孩子,俯下身子走近他们,我们做到了多少呢?
杨老师和郭老师不约而同的选了《活着》,可见大家对此书的喜爱。他们的分享各有特点,杨老师从文学的高度提出几点见解,活着,痛并快乐的活着,是生活还是生存。面对生活,没有谁的人生比书中主人公福贵更悲惨了,但谁又有他的通达呢?当身边亲人一个个相继离开,福贵依然坚强的活着,他用自己的哲学看待这些苦难。郭老师从《活着》中得到启发,我们不仅要活着,更应高质量的活着,活出有价值的生命。当初两人选择同一本书时我还劝慰他们其中一个换本书,但听郭老师是因为假期心理健康培训有感而发看了这本书时,我觉得这分享肯定意义不同。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来看,我们的孩子太脆弱了,对比福贵一生所遭遇的磨难,我们是不是太轻视生命了?如何引导孩子坚强的面对挫折,笑看人生每一次磨砺,这应是我们教师长期要解决的课题。不妨推荐孩子们读读《活着》吧。
蒋老师推荐的《爱的教育》也是教育经典,这部以四年级小学生口吻写作的日记体小说,真实的记录着学校生活的点滴,让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审视教育工作。我们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爱,我们是否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书中小安利柯眼中的那位坚持每天给他们读故事的老师,实在令人敬佩。我们在教学中是否有过这样类似的坚持,或许是不经意的举动,但在孩子眼里,你的一点坚守,便是温暖的光束,照亮着他们前进的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声老师,就是前行路上的明灯,也是一生某个阶段的引路人。我希望我们辛苦一生,留给孩子的,多是美好的回忆与怀念。
至于程老师分享的《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似乎是每位老师青年时期的一个梦,一段难舍的记忆。稍有点文学情结的人都不会错过,即使没读过原著的人也一定看过电视剧,这部平凡人平凡之路的奋斗史,不甘于命运努力追梦的励志故事,曾激励着一代人的成长。路遥为此书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书中田晓霞死了,他停笔哭了,其实后来无数的读者也哭过。记得还是中师生的时候看过,也看过中篇《人生》,那是我青春岁月里的阅读故事。深刻的印象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淡漠,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如决堤的洪流一泻而下。六年级配练上曾节选了少安建成砖厂的片段让学生做阅读理解,起初我很惊讶,但后来一想,如此经典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啊。这不就是引导孩子向经典靠拢吗?少安的善良与真诚,不也是我们学习的品质吗?经典永不过时,岁月会留住芳华。
春风沉醉的晚上,因为阅读精彩,也因分享而共同悦美。以读促读,以读领读,当一本本装帧精美的好书赠予分享者,我想书虽有价但知识无价,阅读,一定会唤醒着我们内心的河流,如春水汩汩,也似春风浩荡。不久的将来,阅读会生发,读书的身影定会越来越多! 枕上诗书闲处好,读书不觉已春深,愿您手捧书卷,眉目如画,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