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态恍惚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态恍惚

作者: 闫怀德 | 来源:发表于2020-09-13 11:19 被阅读0次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却看不见的,叫作“夷”;听却听不到的,叫作“希”;摸却摸不着的,叫作“微”。这三方面不可以追问,因为是浑然一体的。上面不明亮,下面不昏暗,绵绵不断而无法名状。复归于虚无。这就叫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物体的形象,这就叫“恍惚”。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执守着太初大道,来把握现在的万事万物。能认识宇宙起始,就叫作道的纲纪。

【问道心得】

一、大道的形态是无相、无声、无形,当我们在做人做事中,能够去相、去声、去形时,所累积的功德能量就不会漏掉。

二、道具有至高性、神秘性,只有遵循道的规律做人处世,才会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大道的力量所在。若只选择听得见及看得见的有形世界,最终将不能探索到世界和生命的真相。

三、道之门是为沉静而生长的,喧哗的人就让他们喧哗去吧。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守静了,周围自然和谐,内心的躁动是生命最大的杀手。

四、觉醒的过程之中,没有任何外来的力量和权威,我们必须自己去实证一切,面对我们自己所有的面向。

五、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无形无相的创造之心、广大之心、平衡之心。心柔弱了,一切都完整了。人在“无”中,才能无穷无尽,才能聚精会神,才能宁静致远。

人生漫漫  经典相伴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态恍惚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

  • 学习《道德经》14

    第十四章 道态恍惚 视之不见,名曰(yūe)夷(yí);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

  • 道德经之系统思维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四章的思考 道,就是规律。懂道,就是懂规律。 道德经善用比喻,如何形容道?对于道来说,用能见的...

  • 微妙玄通:学习《道德经》体会(16)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五章 ) 《道德经》第十四章,老子为我们描述了“道”的样子,阐述了怎么“执古御今”。 我...

  • 恍惚之多解,多解之困惑——学《道德经》(五)

    怎么理解“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摘自《道德经·第十四章》) 白云先生认为,这是去形质化、去感知化、...

  •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纪

    华夏传习书院~每日传习~经典永流传~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纪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

  •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笨笨明愚解《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

  • 执古之道,御今之首

    《道德经》第十四章,讲了很多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样的?很深奥,很玄妙。最后有一句“执古之道,御今之首”,我印象很深刻...

  • 第十四章 道态沕望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yūe)夷(yí);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

  • 执古御今:学习《道德经》心得(15)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四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里告诫人们身体和宠辱一样都是我们的大患,我们要以“贵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态恍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en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