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为自己身上所有的问题找原因,但是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用原因去解释事物,只能让你更加关注于这种创伤,除了给你带来一点短暂的心理慰藉,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而且残酷的现实是,不同的人经历了同样悲惨的事情之后,做出来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实中的失败往往是我们的自我选择,所有的客观因素只是我们逃避的借口。
想要变成别人,觉得别人幸福,是因为我们一味的把焦点放在自己“给予了什么”,其实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从根本上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这样的期盼虚无且没有意义,即便你有这样的机会,舍弃自我去扮演别人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利用自己被给予的东西,就是充分利用上天给自己的天赋和境遇,立足于当前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会让你关注于自身的成长,把注意力从羡慕别人那里牵引回来。
悲剧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你不满于现状却又满足于现状,因为改变意味着不确定的未来,你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新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眼前的事情,生活充满不安,可能会更加痛苦,保持目前的咸鱼状态对于你来说轻车熟路,你足够应付。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之所以讨厌自己是因为太害怕别人讨厌,害怕在人机关系中受伤。于是讨厌自己可以让自己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际关系,也就避免了窘迫。
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善用自卑感,反而是成长的催化剂。重点在于把关注点放在自身而不是跟别人对比。自卑感不是自卑情结,客观上说,每个人的不足是存在的,这种不足正是我们要通过自卑感去努力补足的,而一旦沦为自卑情结,就成为你失败的借口,而一旦你用惯了这个借口,你就会不断失败。
优越情结,表现得自己好像很优秀,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经典句式:要是我·····一早就······。容易通过表象来虚张声势。
如果把不幸当作武器来用,那个人就永远需要不幸。
不要要竞争的意识,人应该不断超越自我,但不需要跟别人比较。陷于权力斗争会让你进入复仇状态。
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你你心里想要讨厌他——人生谎言。
没有必要被别人认可,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的课题跟别人的课题分离开。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课题分离只是人际关系的入口。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才能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自由。人际关系之卡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你想改善一段关系时要自己主动,不需要考虑对方想不想修复这段关系,如果畏惧对方的态度,你就失去了“自由”。
人是一个整体,不能说情绪导致你做了某件事情,这种分离自我的方式会令你陷入人生的谎言,以至于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
共同体,把他人看作伙伴并从中感到自己的位置。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寻求认可是焦点放在他人如何看自己,他人的评价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欲求,眼睛似乎在看着他人,内心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
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共同体,关注更多更大的共同体,你就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自己的价值。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正面拒绝,如果反对就会崩塌的关系,这种关系一开始就没必要缔结。
表扬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做出的评价”。表扬和评判背后都是一种操纵。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的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操纵。
自我接纳代替自我肯定,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无条件地信赖他人,背不背叛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自己该怎么做。如果不去信赖他人,最终跟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将焦点聚焦在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人生是成点的连续,而不是一条线。
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