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16、太上《道德经》

16、太上《道德经》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4-05-13 20:47 被阅读0次

16、太上

很多人都知道‘太上忘情’,这是出自《世说新语》的词,而前面的‘太上’,才是出自《道德经》。老子用不少的章节给圣人皇族治国的正确方略进行了理论建模,从这一章的‘太上’开始,老子将详细给我们讲述不同治国理论的成败得失,及其内在原因的分析。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

这一节老子不是讲‘道’理,只是摆事实,所以老子讲得非常直白好懂。先是摆出了四个不同的圣人治国政策下的下而百姓群众的不同反应:

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尊重称赞他。再次一等的,人民畏惧他。更次一等的,人民轻视他。当然这里的侮之,估计群众们最多也只能在心里侮侮了。

也有可能是四个邦国,或是四个皇朝,也很有可能这四种状况,只是同一邦国皇朝的四个不同的时段。从建国到鼎盛,再到衰退,最后是败亡。从建国的下知有之,然后亲而誉之,最后变成畏之和侮之,到了侮之,估计离亡也不远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信服他。所以百姓群众才会畏之和侮之。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统治者悠闲自在,不随意发号施令,皇朝却反而有了长治久安的迹像。

百姓皆谓"我自然"。‘自然’是个什么概念,后面老子还会重点讲到,这里姑且理解为下面的人民群众其实不用上面的圣人来指东指西地指挥,我们能自己管好自己的。按上面不折腾的程度:少折腾则亲而誉之;彻底不折腾,就是下知有之了。

兴许老子也是感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老子的要求已经从苟着,退让到了不折腾。苟是不可能苟着了!

相关文章

  • 2019-04-20

    和孩子坚持系统读《道德经》第16天。 早起学习第16天.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

  • 【觉悟《道德经》,诚实守信、厚积薄发】

    【觉悟《道德经》,诚实守信、厚积薄发】 一、人无信不立 《道德经》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

  • 周全《道德经》

    在《道德经》第17章中有两个版本: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 【觉悟《道德经》,开启众妙之门】

    【觉悟《道德经》,开启众妙之门】 道德经是老子的传世之作。老子为道家始祖,被民间神化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本身包罗了中...

  • 16章 太上

    太上,不知有之; 道的境界太高的人,不被周围的人们认识。 真正的得道高人,有着出神入化的功夫,但是他从不炫耀自己,...

  • 5.0沉浸式教学——教学相长

    5.0太上无我级 还有没有处在5.0级别的老师呢?当然有。老子在《道德经》里如是 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

  • 默默行善积德

    12.道德经第十七景点——太上之门 第十五章默默行善积德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十九)百姓皆谓我自然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七章解读。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

  • 道德经作者的分析之三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老子是太上老君,大道主宰,万仙之祖,众圣之师。太上老君,这位大神仙...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7、18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7、18章 文:Recycler 34/234.3862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太上《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np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