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16、太上《道德经》

16、太上《道德经》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4-05-13 20:47 被阅读0次

    16、太上

    很多人都知道‘太上忘情’,这是出自《世说新语》的词,而前面的‘太上’,才是出自《道德经》。老子用不少的章节给圣人皇族治国的正确方略进行了理论建模,从这一章的‘太上’开始,老子将详细给我们讲述不同治国理论的成败得失,及其内在原因的分析。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七章。

    这一节老子不是讲‘道’理,只是摆事实,所以老子讲得非常直白好懂。先是摆出了四个不同的圣人治国政策下的下而百姓群众的不同反应:

    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尊重称赞他。再次一等的,人民畏惧他。更次一等的,人民轻视他。当然这里的侮之,估计群众们最多也只能在心里侮侮了。

    也有可能是四个邦国,或是四个皇朝,也很有可能这四种状况,只是同一邦国皇朝的四个不同的时段。从建国到鼎盛,再到衰退,最后是败亡。从建国的下知有之,然后亲而誉之,最后变成畏之和侮之,到了侮之,估计离亡也不远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信服他。所以百姓群众才会畏之和侮之。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统治者悠闲自在,不随意发号施令,皇朝却反而有了长治久安的迹像。

    百姓皆谓"我自然"。‘自然’是个什么概念,后面老子还会重点讲到,这里姑且理解为下面的人民群众其实不用上面的圣人来指东指西地指挥,我们能自己管好自己的。按上面不折腾的程度:少折腾则亲而誉之;彻底不折腾,就是下知有之了。

    兴许老子也是感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老子的要求已经从苟着,退让到了不折腾。苟是不可能苟着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太上《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np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