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学习哲学——赵林《希腊哲学史讲演录》读书札记(2)

如何学习哲学——赵林《希腊哲学史讲演录》读书札记(2)

作者: 艳子微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1-14 07:16 被阅读0次

继续阅读赵林老师《希腊哲学史讲演录》。

一、如何学习哲学?

学什么都有方法,学哲学一样。赵林老师说:“哲学就是哲学史”。

要想真正学习哲学,只有从学习哲学史开始。如果一上来,我们就学习某种哲学原理,这种做法不仅不合乎历史,而且不合乎逻辑,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进入哲学的。因为你把哲学变为了一种僵化的、凝固了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贬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西方哲学史上的那些人物都是大思想家,充满了智慧。我们通过学习哲学史与他们进行交流,思考他们所思考的那些问题,体验他们所体验过的那些苦恼,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谈,这样我们就能够使自己置身于智慧的源流之中。

我们学习西方哲学史,对待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每一位哲学家,都要做到既能够走进去,也能够走出来。

同时我们还会站在后来者的立场上,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质疑,进行批判和超越。当我们这样学习哲学时,我们已经把自己融入一个思想的长河中,用我们自己的生命体验去面对古人的智慧。我认为,这样一种态度,才是真正学习哲学的态度。

哲学史从根本上看,也不是哲学家们自己在说话,而是哲学概念发展到某一个时候,就必须要选择这么一位哲学家来说话。

哲学概念的发展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非要这样发展不可!

概念是有生命的,哲学思想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生长着,而不是一大堆彼此毫不相干的、随便拼凑起来的大杂烩。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它是哲学史的基本方法

反观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中,为什么会对有些功课厌恶和抵触呢?因为老师一上来就枯燥乏味的知识。

二、哲学到底是探讨什么的一门学问呢?

(1)关注事物的本质

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关注现象之外,人还老是喜欢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

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关注事物的本质时,当他有了这种自觉的反思意识时,他就进入了一种哲学的状态。他回答了本质是什么,也就回答了哲学是什么,因为哲学就是探讨本质的学问。反之,如果你只关注现象,那么哲学对于你就是没有必要的。

哲学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这场悲剧固然是悲惨的,但是它却是我们人类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命运。

问题并不在于悲剧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悲剧的态度,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悲剧。既然哲学注定了是人类的一场自我否定和自我升华的悲剧,那么它同时也昭示着人类的神性和希望之光。

(2)哲学是执着追问

我们学习其他学问时,老师一上来往往就会讲,物理学是什么,数学是什么,计算机原理是什么,等等。但是对于哲学,我们很难进行这样的表述。

在自然科学中,一个问题一旦解决了,它的答案就具有了某种确定性,后世人们就不会再去怀疑它的真理性。

但是唯独哲学,大家可以看到,从古希腊一直到今天,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始终没有确定性的答案。大家争论的总是那些老问题,例如,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物质性的微粒,还是精神性的概念?世界的规律到底是客观固有的,还是人类思维的结果?真理性的知识到底是来自经验归纳,还是来自理性演绎?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结语:哲学是通向智慧之旅的必由之路

总体而言,人类文明通常是由四大板块,即科学、神学(包括宗教)、艺术和哲学构成的。

科技的创新发展,让人类的生产生活获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带来了令人忧虑的严峻挑战。

宗教流派众多,信与不信者也是众多,历史上因宗教冲突也屡见不鲜。

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早期的壁画、雕塑、诗、戏剧、小说、音乐等。

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哲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思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前提性的、刨根究底的思维。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哲学探索乃是激动人心的思维之旅。

科学注重的是观察、实验和归纳思维,艺术注重的是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神学注重的是天启、信仰和演绎思维,那么,哲学注重的则是人生境界和辩证思维。

这几个板快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共存共荣,一起向前发展的。

哲学,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哲学,就是一种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就是对那些永无确定性答案的形而上学问题的一种执着追问。而这种追问,是人类必然要面对的命运,是通向智慧之旅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学习哲学——赵林《希腊哲学史讲演录》读书札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o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