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胡谝乱侃
胡谝乱侃‖回家

胡谝乱侃‖回家

作者: 耿华阳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17:24 被阅读56次

2018年的春运开始了,面对数亿返乡大军,让我们欣赏一下有关春运的段子和古代诗歌吧!

沁园春~买票(春运版)

春节又到,中华大地,有钱飞机,没钱站票。望长城内外,大包小包。大河上下,民工滔滔。早起晚睡,达旦通宵,欲与票贩试比高。须钞票,看人山人海,一票难保。车票如此难搞,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见此遁逃;唐宗宋祖,更是没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好骑马往回飙。

隋代薛道衡这首《人日思归》咏怀,一语道出有家不能回的惆怅: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从诗里可以想象,远在异乡的诗人,看见周围处处阖家团聚,是多么希望春节早些过完,然而屈指一算,不禁失望中来:今儿才大年初七!

不仅薛道衡,唐代诗人柳宗元也有相似感慨: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春天纵然美好,可对于漂泊在外的诗人,百里野岭,千座险坡,要想再体验一番家乡春景,只有一条路:做梦。

比起《零陵早春》,柳宗元的另一篇《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或许更字字诛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现如今,我们排个队买票都大不情愿,而在古代,一没飞机铁路,二没汽车大巴,能有什么可以寄托思乡之情:登高望乡。可家乡远在千里云曦缭绕间,又哪能看得见呢?

这种怅然若失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时只觉《次北固山下》脍炙人口,长大了,是否也渐渐体会到这种乘船赶至北固山下,见到烟波浩渺、孤帆远影而生出的无限荒凉?

其实,无法按时回家与亲人团圆是春运之愁,当回到故土,重饮乡水、重闻乡音,一时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也是春运之情,一如宋之问的《渡双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离家半载,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愉,可念及身世遭遇和身份变化,那种“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急切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陌生应该是兼备的。

千年过去,我们依旧怀乡,春运抒怀,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心情。

覆盖约30亿人次的春运返乡“大迁徙”于2月1日起拉开了序幕。春运的第一阶段:从远方到家;第二阶段:从家到远方。

家和远方,孰轻孰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于家和远方,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身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管是古人也好,今人也罢,过年归乡永远是永恒不变的旋律,但是随着社会的变更,回家过年变得越来越困难。 讲个笑话,当年我朋友在北京上大学,寒假第一次春运坐火车回家,好不容易买到车票还是站票。自作聪明的买了一个小板凳,结果杯具了,全程20多小时把小板凳顶在头上站着下了火车。这是多么痛的经历啊!

还有一学生去火车站买票。学生问:有火车票么?软卧? 售票员答:没有 !学生问:硬坐呢? 售票员答:没有 。学生问:那站票呢? 售票员答:站票有。不过不能卖学生票 。学生问:为什么不能买学生票 ?售票员答:铁道部有规定:今年决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 学生:您就卖我一张吧......我蹲着。虽然这看起来是个笑话,表明春运火车票真是一票难求啊!难怪一到春运,很多高校大学生对于回家心存畏惧,能不回家尽量都不回家,这种现象在高校做来越多。以至于高校不得不想办法让学生回家过年。

听说有高校对过年不回家的学生,采取了发回家红包的福利,这样的举措实属无奈之举,据统计不回家过年的学生不在少数,原因是旅途遥远,车票不好卖,加上如今的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值得深思,有些大学生说自己待在学校也是玩电脑手机,回家了还是一样,没必要回去,这不能不说这是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悲哀吧!

许多高校给学生发回家红包以及给路程遥远的学生报销路费,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回家陪父母过年,只有阖家团圆过年这个年才算过年,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得一种传承发扬吧!

虽然这些高校的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仅靠金钱上的鼓励并不能解决不想回家这个现象,如何弥补年轻一代精神上的缺失才是国家应当考虑的重点。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永远是游子牵挂的地方,父母在,家永远在心中!春运是一根风筝线,把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拉回家乡,拉回到亲人身边。正因为这样,春运还是一如既往地人山人海,回家过年的人归心似箭,好好回家休整一番等待来年,继续踏上春运的大军继续出发。

曹文轩在他的《前方》写道:“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确实,我们一直在流浪,不管是自己把自己抛到了路上,还是命运把我们抛到了路上,我们一直,都在流浪。

家和远方,在我们的心里本就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家的时候,想要出去闯荡;在外面流浪的时候,家是缠绕在心头的牵挂。所以,我们一次次地离家,一次次地回家,平衡家和远方的矛盾。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的意思是我很快要到家了,可为什么我会害怕呢?

在远方的时候想念家,或许是害怕家,不再是自己离去时的样子,害怕它的面目,全非了。就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到了迟暮之年想念家乡才回家。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实,不管是家还是远方,我们都会害怕。但是,很明显,许多人已经把天平倾向了远方。为什么呢?

有的确实是因为经济原因,回家的成本太高了。有的是因为突发事件,阻碍了回家的脚步。有的是家里已经没有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了,回不回去都一样。

家,已经是成了回家人心头的白月光,是在无数个冰冷的夜里,拼命让自己热血沸腾的幻想。

据说全国每天在消失的村庄是80个,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我只知道,许多人在外流浪一年,家就没了。许多人,选择奔向远方,家,就没了。

还有一种就是有各种条件可以回家但内心非常尴尬的年轻人,却依旧选择在外流浪。不愿意,就是不愿意回家。以前小时候过年多好呀,大饱口福,拿红包拿到手软,现在还得帮着爸妈出主意买啥礼品。小时候过年亲戚朋友会问你期末考试考得咋样,考得好罢了,好的不好只想逃之夭夭。

现在,工作了也不消停,七大姑八大姨的换成问你工作找好没,一个月多少钱?有女朋友没有等等,听都听烦了。如果我们在过年这个道德“强制性”最高的日子都做不到,何况日常呢!

所以,在年轻人的记忆中,过年吧,总保留着不好的一面。但是别忘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老去,过年这个一年中屈指可数的日子,是我们陪伴家人最有理由的时刻,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是孝顺的体现。

春运回家是家和远方的博弈!

相关文章

  • 胡谝乱侃‖回家

    2018年的春运开始了,面对数亿返乡大军,让我们欣赏一下有关春运的段子和古代诗歌吧! 沁园春~买票(春运版) 春节...

  • 胡谝乱侃‖修鞋

    听过一句老话这样说的"脚底鞋烂穷半截"。啥意思呢?鞋是我们日常必须品也是消耗品。既是跑步行走的需要,又是一个人的脚...

  • 胡谝乱侃‖请客

    请客吃饭这件事,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也亲身体验过。请客吃饭是亲朋好友难得一聚和交流的好机会,但是在结账这个问题上,...

  • 胡侃乱谝‖吃饭

    最近一段时间,百无聊赖的看了两部有关吃的电视剧,一个是《深夜食堂》,一个是《孤独的美食家》。 对于《深夜食堂》最早...

  • 胡侃乱谝‖过节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2018,再有二十多天时间又要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今年过年很特别,除夕的前一天是2月14日,也不...

  • 胡谝乱侃‖年味

    年愈来愈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过年的一些往事记忆,或是人,或是物,或是事,或是某一个情景,或清晰,或遥远。偶...

  • 胡侃的魅力

    这里的“胡侃”,指的不是有些男生喜欢说大话那种吹牛。而是,更类似于胡说八道、胡编乱造。 鞋带先生就自带这种胡侃技能...

  • 昨日宴请宾朋

    一二斤酒 三四好友 五六肴馔 七谝八侃 九美十全

  • 瞎思胡侃乱言

    这几天雨多,看来海龙王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的就冒个大泡。这雨下的,土地都泥伤了。乡话“六月连阴吃饱饭”,这时的...

  • 胡侃

    尊敬的乘客您好: 您所乘坐的 2017 永不返程号列车 还有22天即将到站 ,请您整理好随身所携带的回忆下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谝乱侃‖回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om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