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

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

作者: 秋笏笑月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09:47 被阅读0次

第六课  阮籍

诗歌有两种类型。

《白马篇》是一种类型,它虽然写得很有气势,但在内容和情意上不能给读者更多的联想。

《古诗十九首》则属于另一种类型。他给读者留下了比较丰富的自由联想余地,好像是在邀请读者也来参加它的创作。

我们对不同类型的诗,一定要有不同的欣赏方式,诗里边本来没有的东西,你切不可勉强加进去,诗里边真正蕴含着的东西,你一定要尽可能地把它挖掘出来。

《古诗十九首》是引发联想,是因为它写出了人类感情的某些“基型”;而阮籍《咏怀》之引发联想,是因为他隐藏着在魏晋之间黑暗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心中难言的苦衷。

阮籍字嗣宗,是正始时代的主要诗人之一。“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那时候司马氏已开始逐步篡夺曹魏的政权,一方面积极笼络天下民士,一方面对不肯归附他们的人进行残酷的政治迫害。从家世来看,阮籍显然是不肯依附司马氏的,然而他又要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就采取了一种暧昧的态度,既不拒绝做官,也不真干事,平时借酒佯狂,把一切思想和感情都深深地隐藏在心底。

阮籍写了80多首咏怀诗,古人认为这些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是极平常的两句话,但其中所包含的感发却绝不像字面上这么简单。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里强调在于“为谁”?夜中不能寐,必定有他的原因,可能是在想某个人,也可能是在想某件事。阮籍虽然不谈时事,虽然口不臧否人物,然而对时事对人物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

有的时候他驾着马车出去,不由径路的乱跑,跑到无路可通的地方就痛哭而返。这不是疯狂,而是一种发泄,一个人只有处在极端的矛盾,痛苦和孤独之中时,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弹琴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发泄,长夜之中,无知音,弹鸣琴就更增加了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之感,所谓不能寐,并不是愿意睡,而是欲寐不能的意思。

阮籍济世的意志已经变成对现实的绝望,耿介的性格难以忍受委屈求生的痛苦,阮籍的心中既藏有这么多的苦闷和矛盾,而这些苦闷和矛盾又没有一样是能够公开说出来的,所以他只能用“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来做隐隐约约的暗示。

小记:

诗词读到这一个时间段,已经开始有了灰暗低沉的色彩,要么是战争,要么是怀才不遇,要么是躲避灾祸……

好像读诗歌就是在读人类的思想发展史。

读诗经的时候,是那么的春光明媚,写男子的追逐,写女子的娇嗔,人物的情感总是在生活的层面。感觉是那么的快乐,轻松!

读到楚辞,读到了古诗十九首,读到建安诗,到了现在的阮籍……

感觉这个社会越来越混乱,人心越来越复杂,开始争名夺利。之前的纯净清澈已不复存在。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诗人们心中自有一片明月光。他们用自己的诗歌与这个污浊的社会抵抗。虽然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风骨的印记,才令后人有了坚定自己品性的依靠。

阮籍在一种两难政治环境下生存——他太有才了,大家都要笼络他。他做不到默默无闻,又不能投身到某一方去。他很难。许多话不能对别人讲,只能白天喝酒装疯,夜晚弹琴自伤。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啊!!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代有很多厉害的人选择隐居山林。其实并不是不愿意施展他们的抱负,只是社会太乱了,选择隐居山林,明哲保身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

能快乐的活着就好。不管社会上的春夏与秋冬。

我设身处地为阮籍想了一下。确实没有办法。借酒装疯比较伤身体。要不然就只能出家去。

阮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读书笔记之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qowktx.html